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文背景 | 第10-12页 |
·作者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简介 | 第15-20页 |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及其分类 | 第15-16页 |
·协作传输技术中的关键过程 | 第16-18页 |
·边缘用户判定 | 第16-17页 |
·协作节点选择 | 第17-18页 |
·资源分配 | 第18页 |
·协作多点技术中的时延及其影响 | 第18-19页 |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对网络架构的影响 | 第20-32页 |
·CoMP网络架构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CoMP网络架构中的同步要求 | 第20-21页 |
·网络架构的组网方式 | 第21-28页 |
·中心式CoMP | 第21-23页 |
·分布式CoMP | 第23-25页 |
·改进型分布式CoMP | 第25-27页 |
·三种网络架构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CoMP技术对基本流程的影响 | 第28-31页 |
·CoMP对小区选择流程的影响 | 第28-29页 |
·CoMP切换对于数据传输的影响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LTE-A协作多点传输技术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 第32-43页 |
·LTE-A CoMP系统级仿真平台 | 第32-35页 |
·MATALB仿真软件 | 第32-33页 |
·LTE-A CoMP系统级仿真平台框架 | 第33-35页 |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功能模块介绍 | 第35-37页 |
·边缘用户判定模块 | 第36页 |
·协作节点选择模块 | 第36页 |
·协作资源调度模块 | 第36-37页 |
·时延模块的添加 | 第37-42页 |
·原平台中的零时延处理 | 第38-39页 |
·CoMP时延的加入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时延对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影响 | 第43-64页 |
·时延对CoMP技术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43-44页 |
·影响时延大小的因素 | 第44-49页 |
·X2接口性能 | 第44-45页 |
·CoMP模式 | 第45-46页 |
·CoMP回程网络 | 第46-48页 |
·预编码方式 | 第48页 |
·用户数据的获取方式 | 第48-49页 |
·本节小结 | 第49页 |
·时延对CoMP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9-51页 |
·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理想CSI | 第50-51页 |
·存在时延的CSI | 第51页 |
·CSI时延的影响 | 第51-57页 |
·CoMP调度方案描述 | 第52-55页 |
·仿真结果 | 第55-57页 |
·基于改进型分布式CoMP组网方式的时延优化方案 | 第57-63页 |
·方案动机 | 第58页 |
·方案描述及比较 | 第58-62页 |
·仿真结果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工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