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选择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风电并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风电并网中常用的储能方式 | 第13-14页 |
·全钒液流电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风电输出对系统稳态运行的影响 | 第16-34页 |
·电力系统常用分析软件 | 第16-17页 |
·PSASP 功能介绍及工作结构 | 第17-18页 |
·风电场在潮流计算中的处理方法 | 第18-20页 |
·PSASP 的潮流计算 | 第19页 |
·潮流计算中电力系统节点的处理 | 第19-20页 |
·风电场模型及输出功率获取 | 第20-26页 |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 第21-23页 |
·风力机捕获风能功率 | 第23-24页 |
·双馈风电机组仿真模型 | 第24-26页 |
·风电输入对 IEEE-14 系统的影响 | 第26-32页 |
·风电场节点的处理 | 第26-27页 |
·含风电输入的 IEEE-14 节点算例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风电波动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 第34-42页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概述 | 第34-35页 |
·电力系统扰动类型 | 第35页 |
·风电输出功率对电力系统扰动 | 第35页 |
·IEEE-14 算例暂态稳定运行分析 | 第35-40页 |
·暂态稳定计算的参数设置 | 第36-37页 |
·暂态稳定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 第42-53页 |
·VRB 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VRB 电化学模型 | 第43-45页 |
·VRB 中的电化学反应 | 第43-44页 |
·VRB 的荷电状态 | 第44页 |
·VRB 运行时的能量损失 | 第44页 |
·VRB 的电堆分析 | 第44-45页 |
·VRB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VRB 电路模型分析 | 第45-46页 |
·VRB 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基于 Matlab/Simulink 建立 VRB 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VRB 的充放电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VRB 与风电场补偿功率的配比 | 第53-65页 |
·PSASP 的 UD 功能 | 第53-54页 |
·基于 PSASP 全钒液流电池(VRB)UD 模型 | 第54-57页 |
·全钒液流电池(VRB)控制设计 | 第54-55页 |
·全钒液流电池(VRB)功率注入 UD 模型 | 第55-57页 |
·全钒液流电池(VRB)与风电输出功率配比研究 | 第57-59页 |
·全钒液流电池(VRB)与风速扰动设置 | 第57-58页 |
·全钒液流电池(VRB)与风电功率配比的研究步骤 | 第58-59页 |
·IEEE-14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5级阵风扰动(阵风最大风速为 10.7m/s) | 第59-60页 |
·8级阵风扰动(阵风最大风速为 18.2m/s) | 第60-62页 |
·10 级阵风扰动(阵风最大风速为 25m/s)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