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精神残疾群体的就业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以D市G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第10-11页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8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精神残疾个案分析第18-27页
   ·精神残疾个案一分析第18-22页
     ·个案基本信息第18页
     ·主要问题及优势第18-19页
     ·运用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理念和社会网络对个案进行分析第19-22页
     ·促进案主实现就业第22页
   ·精神残疾个案二分析第22-25页
     ·个案基本信息第22-23页
     ·主要问题及优势第23页
     ·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和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理念对案主进行分析第23-24页
     ·制定解决方案第24-25页
   ·两个案的总结第25-27页
第3章 精神残疾群体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分析第27-33页
   ·社会因素第28-30页
     ·社会氛围的缺乏第28页
     ·劳动力市场的不足第28-30页
   ·自身因素第30-33页
     ·受教育程度低第30页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第30-31页
     ·回归社会实现就业的技能与个人能力的欠缺第31-32页
     ·就业观念与就业期望的矛盾第32-33页
第4章 促进精神残疾群体就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第33-46页
   ·社会工作介入中应用的理论和模式第33-36页
     ·优势视角第34-35页
     ·赋权视角第35页
     ·社区康复模式和社会康复模式第35-36页
     ·职业康复模式第36页
   ·建议对策第36-46页
     ·加大宣传力度,为精神残疾群体营造接纳宽容的社会环境第36-37页
     ·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理念,陪同服务对象共同整合资源第37-38页
     ·“标签”的重新界定第38-39页
     ·构建庇护性就业体系第39-41页
     ·构建回归社会就业训练与就业的有效链接,实现再社会化第41-44页
     ·加强企业对精神残疾人群体的角色期待及两者沟通第44-46页
第5章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和整合--基于TS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思考
下一篇:政府视角下的东莞社会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