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对比总结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结构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6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 第20-2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 第20-2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 第21-23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 第23-24页 |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 第24-26页 |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现实意义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与优劣势 | 第26-36页 |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与优劣势 | 第26-30页 |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 | 第26-27页 |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 第27-29页 |
·高校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问题 | 第29-30页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与优劣势 | 第30-36页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 | 第30-31页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 第31-33页 |
·公共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问题 | 第33-36页 |
第4章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因素 | 第36-44页 |
·主观因素 | 第36-39页 |
·保护角色受到限制 | 第36-38页 |
·保护体制不够完善 | 第38页 |
·关注程度不够 | 第38-39页 |
·客观因素 | 第39-44页 |
·“非遗”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冲击 | 第42-43页 |
·法律的不完善 | 第43-44页 |
第5章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 | 第44-54页 |
·完善保护和传承机制 | 第44-47页 |
·设立专门的保护研究机构 | 第44-45页 |
·建立数字化的保护体系 | 第45-46页 |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 第46-47页 |
·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 | 第47-49页 |
·网络式宣传 | 第47页 |
·实践式宣传 | 第47-48页 |
·教育式宣传 | 第48-49页 |
·确保“非遗”保护的资金来源与用途 | 第49-54页 |
·各级部门明确投入比例 | 第49-50页 |
·加强监督及反馈机制 | 第50-51页 |
·引入市场经营模式 | 第51-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总结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