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36页 |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 第13-14页 |
·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 | 第13-14页 |
·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的缺点 | 第14页 |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4-25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 | 第14-15页 |
·短程硝化工艺(Partial nitrification) | 第15-18页 |
·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 | 第18-20页 |
·分体式SHARON/ANAMMOX工艺 | 第20页 |
·一体式SHARON/ANAMMOX工艺 | 第20-21页 |
·DEAMOX工艺 | 第21-22页 |
·ANAMMOX相关工艺应用现状及其局限性 | 第22-25页 |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 第25-34页 |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 第25-26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及其优点 | 第26页 |
·好氧颗粒化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好氧颗粒化技术应用现状 | 第30-33页 |
·好氧颗粒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4-36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6-47页 |
·实验装置及其运行条件 | 第36-41页 |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36-38页 |
·实验对象 | 第38-40页 |
·实验水质 | 第40-41页 |
·周期实验 | 第41页 |
·批式实验 | 第41页 |
·实验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41-47页 |
·常规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好氧颗粒污泥粒径 | 第42页 |
·好氧颗粒污泥SOUR | 第42页 |
·生物膜表面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 第42-43页 |
·生物膜菌群组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第43-47页 |
3 利用氯酸钾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 | 第47-62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目的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研究内容 | 第47-48页 |
·实验装置 | 第48页 |
·实验水质 | 第48页 |
·实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批式实验检测氯酸盐对NOB的选择抑制性 | 第49-51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氯酸钾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 | 第54-56页 |
·氯酸钾潜在的生态毒性分析 | 第56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理化性质 | 第56-59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电镜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FISH检测结果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利用羟胺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 | 第62-72页 |
·引言 | 第62页 |
·实验目的 | 第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研究内容 | 第62-63页 |
·实验装置 | 第63页 |
·实验水质 | 第63页 |
·实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批式实验 | 第63页 |
·羟胺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稳定性 | 第65-66页 |
·周期实验 | 第66-67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理化性质 | 第67-70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SEM检测结果 | 第70页 |
·亚硝化颗粒污泥FISH检测结果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厌氧氨氧化/异养反硝化同时脱氮 | 第72-81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目的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研究内容 | 第72页 |
·实验装置 | 第72-73页 |
·实验水质 | 第73页 |
·实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NO_2~--N:NH_4~+-N对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脱氮工艺的影响 | 第73-74页 |
·COD:NO_2~--N对厌氧氨氧化/异养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的协同作用 | 第76-77页 |
·NRBC营养物质平衡计算 | 第77-79页 |
·NRBC内菌落结构变化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利用短程硝化处理污泥消化液的中试实验 | 第81-89页 |
·引言 | 第81页 |
·实验目的 | 第81页 |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研究内容 | 第81-82页 |
·实验装置 | 第82页 |
·实验水质 | 第82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82-83页 |
·接种污泥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7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建立 | 第83-85页 |
·短程硝化控制参数分析 | 第85-87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膜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7 ANAMMOX中试实验的快速启动 | 第89-98页 |
·引言 | 第89页 |
·实验目的 | 第89-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研究内容 | 第90页 |
·实验装置 | 第90页 |
·实验水质 | 第90-91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6页 |
·ANAMMOX反应的快速启动 | 第91-92页 |
·ANAMMOX反应器运行及其控制策略 | 第92-93页 |
·部分短程硝化/ANAMMOX组合技术处理污泥消化液 | 第93-94页 |
·利用羟胺快速恢复ANAMMOX活性 | 第94-95页 |
·生物膜结构特征 | 第95-96页 |
·ANAMMOX生物膜微生物组成分析结果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8 结论与创新点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创新点 | 第99-100页 |
9 今后的工作建议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