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0页 |
·论文框架与研究范围 | 第20-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6-44页 |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研究综述 | 第26-36页 |
·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 | 第26-28页 |
·新新贸易理论的重要分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 第28-33页 |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第33-35页 |
·简评及展望 | 第35-36页 |
·出口商品结构研究综述 | 第36-44页 |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贸易结构的决定 | 第37-40页 |
·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 第40-44页 |
第3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 第44-60页 |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 第44-52页 |
·宏观结构 | 第44-47页 |
·微观结构 | 第47-52页 |
·中国典型出口产品出口结构分析——以机电产品为例 | 第52-58页 |
·我国机电产品历年出口情况 | 第53页 |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 第53-58页 |
·传统贸易理论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冲突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异质性分析与测算——以制造业为例 | 第60-79页 |
·中国制造业同产业企业异质性分析 | 第60-73页 |
·企业规模的异质性 | 第60-67页 |
·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显著 | 第67-71页 |
·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 | 第71-73页 |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一般企业异质性分析 | 第73-75页 |
·所有权性质 | 第73-74页 |
·地域分布 | 第74-75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异质性的衡量与测算 | 第75-78页 |
·企业异质性的衡量方法 | 第75-76页 |
·企业异质性的测算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 | 第79-94页 |
·Melitz模型的回顾 | 第79-84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79-80页 |
·生产和出口的决策 | 第80-81页 |
·稳态产业均衡 | 第81-83页 |
·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内分配 | 第83-84页 |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中国出口适用性的检验 | 第84-92页 |
·生产率估算方法 | 第84-85页 |
·数据来源 | 第85-86页 |
·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实证再检验 | 第86-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企业异质性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94-106页 |
·理论模型及假设 | 第94-98页 |
·理论模型 | 第94-96页 |
·模型假设 | 第96-98页 |
·企业异质性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98-102页 |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98-99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99-101页 |
·实际数据拟合度检验 | 第101-102页 |
·异质性因素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边际效应分析 | 第102-104页 |
·异质性特征变量 | 第102-103页 |
·拓展的异质性变量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6-110页 |
·主要结论 | 第106-10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123-12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