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 | 第12-15页 |
·精神损害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3页 |
·精神损害的概念 | 第12页 |
·精神损害的特征 | 第12-13页 |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13页 |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13-15页 |
2. 精神损害赔偿组成要素 | 第15-18页 |
·精神损害赔偿组成要素 | 第15-16页 |
·违法行为 | 第15页 |
·损害事实 | 第15页 |
·过错 | 第15-16页 |
·因果关系 | 第16页 |
·明确精神损害基本原则 | 第16-18页 |
·实事求是原则 | 第16页 |
·重视证据,限制自由裁量权 | 第16页 |
·重视个案公平,防止僵化统一标准 | 第16-18页 |
3. 特殊主体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 | 第18-22页 |
·间接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18-20页 |
·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问题 | 第21-22页 |
4. 特殊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22-27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22-24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研究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页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 第24-26页 |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 第26-27页 |
5. 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范畴 | 第27-28页 |
6.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 | 第28-30页 |
·国外常用的方法 | 第28-29页 |
·比例法 | 第28页 |
·固定法 | 第28页 |
·分类法 | 第28页 |
·概算法 | 第28页 |
·折衷法 | 第28-29页 |
·比照法 | 第29页 |
·确定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 第29-30页 |
7.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不足及完善 | 第30-33页 |
·立法不足 | 第30-31页 |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30页 |
·其他法律规定 | 第30-31页 |
·建议与意见 | 第31-33页 |
·各地结合地区情况制定公开的、指导性精神损害赔偿区间标准 | 第31-32页 |
·提高自由裁量权主体级别 | 第32页 |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规范体系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