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紧急避险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6页
引言第16-18页
第一章 紧急避险概述第18-41页
 第一节 紧急避险的发展演变第18-34页
  一、大陆法系紧急避险的发展演变第18-27页
  二、英美法系紧急避险的发展演变第27-30页
  三、我国紧急避险的发展演变第30-34页
 第二节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种类第34-41页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第34-36页
  二、紧急避险的种类第36-41页
第二章 紧急避险的根据第41-84页
 第一节 境外紧急避险的刑法理论根据第41-59页
  一、德日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根据理论第41-57页
  二、英美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根据理论第57-59页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根据理论第59-72页
  一、我国紧急避险的法律根据理论概述第59-66页
  二、我国紧急避险的正当性根据第66-72页
 第三节 紧急避险根据的多元思考第72-84页
  一、紧急避险根据的人性考量第73-79页
  二、紧急避险的法哲学考量第79-84页
第三章 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第84-108页
 第一节 危险的对象、性质第84-95页
  一、危险的对象第84-90页
  二、危险的性质第90-95页
 第二节 危险的来源第95-108页
  一、危险来源概述第95-97页
  二、自招危险的紧急避险第97-108页
第四章 紧急避险的客观行为条件第108-132页
 第一节 避险行为的"不得已"第108-115页
  一、“不得已”的含义第108-111页
  二、“不得已”的判断第111-115页
 第二节 避险行为的对象第115-126页
  一、避险行为对象的主体第115-117页
  二、避险行为对象的范围第117-126页
 第三节 避险行为的相当性第126-132页
  一、避险行为的相当性概述第127-129页
  二、避险行为相当性的地位第129-132页
第五章 避险人的避险意思第132-149页
 第一节 避险意思概述第132-142页
  一、避险意思的必要说与不要说第132-136页
  二、避险意思的内涵第136-142页
 第二节 过失紧急避险第142-149页
  一、理论现状第142-146页
  二、过失紧急避险肯定论第146-149页
第六章 紧急避险的限度第149-174页
 第一节 紧急避险的限度理论概述第149-157页
  一、境外紧急避险的限度理论第149-153页
  二、我国紧急避险的限度理论第153-157页
 第二节 限度要件的判断方法第157-164页
  一、判断的方法概述第157-161页
  二、判断方法之再认识第161-164页
 第三节 避险限度判断的标准第164-174页
  一、防御性紧急避险概念之提倡第165-171页
  二、避险限度判断标准之再认识第171-174页
第七章 紧急避险的主体条件第174-188页
 第一节 国外紧急避险的主体条件第174-181页
  一、国外紧急避险主体限制的范围第174-177页
  二、国外紧急避险主体避险权的限度第177-181页
 第二节 我国紧急避险的主体条件第181-188页
  一、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主体条件的范围第181-184页
  二、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主体的避险权限度第184-188页
第八章 假想避险与避险过当第188-211页
 第一节 假想避险第188-202页
  一、假想避险概述第188-191页
  二、狭义的假想避险第191-196页
  三、广义的假想避险第196-202页
 第二节 避险过当第202-211页
  一、避险过当概述第202-204页
  二、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第204-207页
  三、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第207-211页
第九章 紧急避险与其他排除犯罪性事由第211-238页
 第一节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第211-222页
  一、对动物袭击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第212-215页
  二、防卫行为对第三人造成损害问题第215-220页
  三、对避险行为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第220-222页
 第二节 紧急避险与被胁迫行为第222-232页
  一、被胁迫行为概述第222-227页
  二、被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的关系第227-232页
 第三节 紧急避险与义务冲突第232-238页
  一、义务冲突概述第232-234页
  二、紧急避险与义务冲突的关系第234-23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38-2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46-248页
后记第248-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收犯研究
下一篇:证券内幕交易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