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吸收犯研究

内容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29页
 第一节 吸收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吸收犯的意义第17-25页
  一、吸收犯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二、研究吸收犯的意义第19-25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5-29页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5-27页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吸收犯的概念第29-80页
 第一节 刑法理论中的吸收犯概念概览第29-51页
  一、德、日刑法理论中的吸收犯概念第29-35页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吸收犯的概念第35-51页
 第二节 吸收犯的概念新论第51-66页
  一、吸收犯概念的重构第51-64页
  二、吸收犯的罪数本质第64-66页
 第三节 吸收犯的构成第66-80页
  一、数个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第67-75页
  二、数个犯罪构成的实现第75-78页
  三、触犯不同的罪名第78-80页
第三章 吸收关系的概念第80-113页
 第一节 中外关于吸收关系的概念综览第80-93页
  一、德国刑法中的吸收关系及其评述第80-82页
  二、日本刑法理论中的吸收关系及其评述第82-86页
  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吸收关系概念及其评述第86-93页
 第二节 吸收关系概念的重构第93-107页
  一、吸收关系中的“吸收”的涵义第93-96页
  二、吸收关系的概念第96-107页
 第三节 吸收关系成立的范围第107-113页
  一、数个行为具有交错关系的情形第107-111页
  二、数个行为具有相邻关系的情形第111-113页
第四章 吸收关系的判断标准第113-127页
 第一节 中外刑法理论在吸收关系上的判断标准第113-119页
  一、德国、日本刑法理论在吸收关系上的判断标准第113-115页
  二、我国刑法理论在吸收关系上的判断标准第115-119页
 第二节 吸收关系的判断标准新论第119-127页
  一、吸收关系的判断标准的重新思考第119-120页
  二、吸收关系的判断标准新论第120-127页
第五章 吸收关系的形式第127-144页
 第一节 吸收关系形式的争议第127-133页
  一、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理论在吸收关系形式上的不同观点第127-130页
  二、我国大陆地区刑法理论在吸收关系的形式上的不同观点第130-133页
 第二节 吸收关系的形式第133-144页
  一、关于吸收关系形式的观点的评述第133-141页
  二、吸收关系形式新论第141-144页
第六章 吸收犯与其他罪数形态第144-189页
 第一节 吸收犯与牵连犯第144-158页
  一、牵连犯概说第144-148页
  二、牵连犯的废除及其处置对策第148-158页
 第二节 吸收犯与连续犯第158-165页
  一、连续犯概述第158-162页
  二、连续犯的概念应该废除第162-165页
 第三节 吸收犯与想象竞合犯第165-173页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及罪质第165-168页
  二、想象竞合犯的特征第168-171页
  三、想象竞合犯的处罚第171-172页
  四、想象竞合犯与吸收犯的异同第172-173页
 第四节 吸收犯与法条竞合第173-189页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第173-174页
  二、法条竞合的特征第174-178页
  三、法条竞合的形式第178-184页
  四、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第184-188页
  五、吸收犯和法条竞合的区别第188-189页
第七章 吸收犯与罪数论的完善第189-206页
 第一节 罪数论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89-196页
  一、罪数论概述第189-195页
  二、罪数论存在的问题第195-196页
 第二节 罪数论的重新建构第196-206页
  一、建构罪数论体系的目的与方法第196-201页
  二、新的罪数论体系初论第201-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第216-217页
后记第217-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紧急避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