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史论文

壬戌学制的奠基、成型与实践--北洋政府时期教育界“自下而上”运作方式考察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7页
 一、概念界定及说明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第11-16页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教育界“自下而上”运作方式的奠基(1912-1915)第17-30页
 一、个别社会精英初试锋芒与壬子·癸丑学制的形成(1912-1913)第17-21页
  (一) 共和制度的创立与教育界自主活动场域的奠基第17-19页
  (二) 个别社会精英的初步参与及壬子·癸丑学制的逐步推出第19-21页
 二、湖南议案的提出与学制问题的重新关注(1914-1916)第21-27页
  (一) 复古教育时期对壬子·癸丑学制的修改及恢复第21-24页
  (二) 第一次“全教会”年会的召开与湖南议案的提出第24-27页
 三、“湘案”提出的动机阐释第27-30页
  (一) 湖南重视学制的历史传统第27-28页
  (二) 湖南教育会的保守复古倾向第28-30页
第二章 、教育界“自下而上”运作方式的成型(1917-1922)第30-44页
 一、官方与民间的双向互动与学制问题的变革实践(1917-1920)第30-36页
  (一) 教育界两类联合活动的常规化及“上”“下”互动方式的逐步定型第31-34页
  (二) 面向现实教育问题的视野与对学制问题的聚焦第34-36页
 二、“全教会”为中心的活动场域的形成与壬戌学制的推出(1921-1922)第36-41页
  (一) “全教会”为中心引领的民间学制活动的开展第37-39页
  (二) 壬戌学制的形成与推出第39-41页
 三、许倬云演说的“内”“外”表征第41-44页
  (一) 内在表征方面第41-42页
  (二) 外在表征方面第42-44页
第三章 、教育界“自下而上”运作成果的实践(1922-1928)第44-61页
 一、“全教会”与教育部的实践活动第44-46页
  (一) 壬戌学制推行中“全教会”的实践活动第44-45页
  (二) 壬戌学制推行中教育部的实践活动第45-46页
 二、地方教育机构及地方教育会的实践活动第46-61页
  (一) 宏观层面:各省区的实施模式考察第46-55页
  (二) 中观层面:地方教育会主导下的实践活动第55-58页
  (三) 微观层面:典型学校实践状况第58-61页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第61-70页
 一、利益中心与普世价值观的缺失第61-62页
 二、集体主义的双重表达与法家权谋的渗透第62-64页
 三、依附性的相互关系与“帽子”的文化符号第64-65页
 四、非正式的“上”“下”关系与依靠地方自觉的政策执行第65-66页
 五、西方话语的导向与解决自身问题的探索第66-68页
 六、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方式与制度化的自身困境第68-7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0-72页
后记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下一篇:《庄子》教育故事中的典型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