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民间规则的特性及其趋向分析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9页
一、民间规则的学理评析第9-22页
 (一) 民间规则的概念诠释第9-13页
  1.何谓"民间"?第9-10页
  2.民间规则的广义抑或狭义解读?第10-12页
  3.为什么应称"规则"而非"法"?第12-13页
  4.怎样理解作为法源基础和作为法律形式的民间资源?第13页
 (二) 民间规则的渊源第13-17页
  1.传统源流——家法族规第14-15页
  2.农业烙印——村规民约第15页
  3.社会自治——行业规章第15-16页
  4.人文色彩——民族习惯第16-17页
 (三) 民间规则与国家法的关系第17-20页
  1.与国家认可的习惯法的关系第17-18页
  2.与立法机关的制定法的关系第18-19页
  3.与司法机关的判例法的关系第19-20页
 (四) 民间规则的定位第20-22页
  1.位置界定--民间规则处于国家制定法之下第20页
  2.历史反思和现实思考第20-22页
二、民间规则的特性第22-32页
 (一) 区域知识--地方性第22-24页
  1.地方性的诠释第22-23页
  2."区域知识"的局限第23-24页
  3."区域知识"的相对性第24页
 (二) 利益最优--经济性第24-27页
  1.法律规避的几种理论解释及缺陷第24-25页
  2.法上律规避的经济学分析第25-26页
  3.民间规则体现成本--收益配置的最大化第26-27页
 (三) 儒教精神--传统性第27-29页
  1.传统性之释义第27页
  2.传统性之传承第27-28页
  3.传统性之流变和现代化第28-29页
 (四) 多元景观--民族性第29-30页
  1.民族特质的差异性第29-30页
  2.民族特质的作用第30页
 (五) 高效易行--简便性第30-32页
  1.民间规则的生活化第30-31页
  2.民间规则的非程序性第31-32页
三、民间规则的命运第32-43页
 (一) 民间规则的保留与废弃第32-33页
 (二) 民间规则的转化及其途径第33-43页
  1. 民间规则的立法吸纳第33-37页
  2. 民间规则的司法化第37-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律疏议·名例律》儒家法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以山东地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