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矮秆波兰小麦矮秆基因Rht-dp的SSR和AFLP标记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9页 |
| ·小麦矮化育种简史 | 第8页 |
| ·矮秆基因的种类及遗传特性 | 第8-13页 |
| ·矮秆基因 | 第8-13页 |
| ·小麦草丛状矮化基因 | 第13页 |
| ·小麦秆矮化基因 | 第13页 |
| ·矮源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利用 | 第13-15页 |
| ·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15-18页 |
| ·RFLP标记 | 第16页 |
| ·RAPD标记 | 第16页 |
| ·SSR标记 | 第16-17页 |
| ·STS标记 | 第17页 |
| ·AFLP标记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20页 |
| ·小麦株高统计 | 第19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19-20页 |
| ·群体分离分析法 | 第20页 |
| ·SSR反应 | 第20-21页 |
| ·AFLP反应 | 第21-23页 |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23-24页 |
| ·遗传距离的计算及作图 | 第24页 |
| ·DNA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24-26页 |
| ·PCR产物回收 | 第24-25页 |
| ·目的片段连接 | 第25页 |
| ·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 | 第25页 |
| ·大肠杆菌转化过程 | 第25页 |
| ·阳性克隆筛选 | 第25-26页 |
| ·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 第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 ·Rht-dp基因的连锁遗传作图 | 第26-32页 |
| ·SSR标记的筛选 | 第26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检测 | 第26-27页 |
| ·Rht-dp的连锁作图 | 第27-32页 |
| ·Rht-dp的同源性检测 | 第32-34页 |
| ·Rht-dp基因和Rht-B1b基因的克隆 | 第33页 |
| ·Rht-dp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 4. 讨论 | 第34-37页 |
| ·Rht-dp基因的分子定位 | 第34-35页 |
| ·关于矮秆基因的作图位置 | 第35页 |
| ·BSA法研究多基因控制·性状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 ·Rht-dp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