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滞育特性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灰飞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第12-15页
   ·灰飞虱在国内外分布特点第12-13页
   ·灰飞虱的食性和寄主范围第13页
   ·灰飞虱的危害特性及发生量的变化第13-14页
   ·灰飞虱种群消长和季节性寄主转移特性第14页
   ·灰飞虱越冬第14-15页
 2 灰飞虱的远距离迁飞特性第15-16页
 3 昆虫的滞育特性第16-21页
   ·昆虫滞育的类型第17页
   ·昆虫滞育的诱导第17-19页
     ·光周期对昆虫滞育的影响第18页
     ·温度对昆虫滞育的影响第18-19页
   ·昆虫滞育的解除第19-20页
   ·灰飞虱的滞育特性第20页
   ·灰飞虱滞育的地理种群特性第20-21页
 4 灰飞虱暴发和“越夏”第21-23页
 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江浙麦区灰飞虱春季种群发生消长和迁飞动态第24-3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灰飞虱越冬及春季调查第25-26页
   ·田间系统调查第26页
   ·灯诱监测第26页
   ·卵巢解剖方法第26页
   ·灰飞虱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第26-27页
   ·轨迹分析方法第27-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灰飞虱越冬调查第28-29页
   ·江苏北部春季麦田第一代灰飞虱调查第29-30页
   ·浙江海宁春季第一代发生规律第30-33页
     ·灯诱种群的数量消长和虫源性质分析第30-31页
     ·麦田和杂草上的种群消长和虫源性质分析第31-32页
     ·灯下种群扑灯行为的逐时观察第32-33页
   ·灰飞虱春季迁入的虫源地轨迹分析及气象背景第33-3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灰飞虱滞育特性的研究第38-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供试虫源第39页
   ·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诱发的影响作用第39-40页
   ·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解除的影响作用第40页
   ·灰飞虱寄生蜂的鉴定与寄生率测定第40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40页
   ·灰飞虱滞育的判别标准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灰飞虱滞育的诱导试验第41-47页
     ·不同光温组合下灰飞虱各龄若虫群体的累计发育进度比较第41页
     ·不同光温组合下灰飞虱滞育个体的百分率第41-43页
     ·灰飞虱若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第43-44页
     ·不同光温组合下灰飞虱1-5龄若虫的累计发育历期第44-46页
     ·不同光温组合下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历期第46-47页
   ·灰飞虱滞育的解除试验第47页
   ·越冬若虫龄期分布、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率调查第47-5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0-54页
第四章 夏季高温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第54-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供试虫源第55页
   ·试验方法第55-57页
     ·大气温度与稻丛10cm处灰飞虱栖境温度的测定第55-56页
     ·田间调查第56页
     ·灯诱调查第56页
     ·人工模拟高温变温不同光周期下的灰飞虱若虫的发育第56-57页
     ·统计方法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7页
   ·气温与稻丛下10CM处温度比较第57-58页
     ·气温与稻丛下10cm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比较第57页
     ·气温与稻丛下10cm处各天气类型下的平均日温差第57页
     ·气温与稻丛下10cm处各旬的平均日温差第57-58页
   ·温度与灰飞虱种群密度变化关系第58-67页
     ·2009年浙江永康夏季稻丛温度与灰飞虱田间种群密度变化关系分析第58页
     ·06-08年浙江海宁夏季稻丛温度与灰飞虱灯下种群密度变化关系分析第58页
     ·高温变温对灰飞虱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第58-64页
       ·恒温和变温长光照下灰飞虱1-5龄若虫累计发育历期比较第64页
     ·高温不同光周期灰飞虱1-5龄若虫累计发育历期第64-6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7-7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0-72页
 1 主要结论第70-71页
   ·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第70页
   ·灰飞虱灯诱研究结果第70页
   ·灰飞虱生境温度与气温关系的研究第70页
   ·灰飞虱滞育特性的研究第70-71页
 2 主要创新点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特性定位监测及生物肥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基于大规模EST序列的SNP发掘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