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附表清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MATLAB介绍 | 第13-14页 |
·建筑结构计算机仿真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建筑结构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建筑结构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建筑结构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19-31页 |
·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方程的建立 | 第19-21页 |
·结构的离散化 | 第19-20页 |
·建立结构动力平衡方程的基本方法—动平衡法 | 第20-21页 |
·结构振动模型及各系数矩阵的建立 | 第21-25页 |
·结构振动模型 | 第21-22页 |
·结构的刚度矩阵 | 第22-23页 |
·结构的质量矩阵 | 第23-24页 |
·结构的阻尼矩阵 | 第24-25页 |
·输入地震波的选择 | 第25-27页 |
·选波原则 | 第25-26页 |
·地震波的MATLAB处理 | 第26-27页 |
·动力方程数值方法 | 第27-29页 |
·Newmark-β法 | 第27-28页 |
·Wilson-θ法 | 第28-29页 |
·一个简单的例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构地震动荷载人工模拟分析 | 第31-41页 |
·人工合成地震动荷载主要方法 | 第31-34页 |
·按照功率谱合成人工地震动荷载 | 第31-32页 |
·按照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动荷载 | 第32-34页 |
·平稳随机地震动荷载功率谱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 第34-38页 |
·平稳随机地震动荷载功率谱模型 | 第34-36页 |
·按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确定模型参数T_s和S_0 | 第36-38页 |
·平稳随机地震动荷载MATLAB程序实现及其分析 | 第38-40页 |
·MATLAB程序主要计算步骤 | 第38-39页 |
·MATLAB程序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地震作用下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41-55页 |
·计算模型 | 第41-43页 |
·工程概况 | 第41页 |
·粘弹性阻尼器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42页 |
·SAP2000中建模需注意的一些参数选择和结果输出 | 第42-43页 |
·计算过程分析及说明 | 第43-51页 |
·框架模型层间质量和层间刚度的确定 | 第43-46页 |
·框架模型层间剪力的确定 | 第46-49页 |
·框架模型动力响应过程确定 | 第49-51页 |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框架结构SIMULINK仿真分析 | 第55-65页 |
·结构动态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 第55-58页 |
·结构振动控制 | 第55-57页 |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 第57-58页 |
·有粘弹性阻尼器SIMULINK仿真理论 | 第58-59页 |
·SIMULINK仿真步骤 | 第58页 |
·仿真环境中的状态空间方法 | 第58-59页 |
·SIMULINK各模块参数的确定,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 第59-63页 |
·SIMULINK各模块参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SIMULINK模型框图的建立 | 第60-6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