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框—剪结构考虑高振型的能力谱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清单第10-11页
附表清单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引言第12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第12-16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第12-14页
     ·基于位移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基于位移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8-32页
   ·引言第18页
   ·结构性能目标第18-24页
     ·地震风险水平第18-19页
     ·结构的性能水平第19-21页
     ·结构的性能目标第21-24页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24-32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第24-26页
     ·按延性系数的设计方法第26-27页
     ·能力谱法第27-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考虑高阶振型的能力谱法第32-46页
   ·平面不规则的定义第32-33页
   ·Pushover方法中两个重要问题第33-37页
     ·侧向力的分布模式第33-35页
     ·结构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35-37页
   ·考虑高阶振型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第37-42页
     ·弹性阶段第38-40页
     ·弹塑性阶段第40-41页
     ·计算步骤第41-42页
   ·基于能力谱法原理改进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第42-44页
     ·基于能力谱法的模态Push-over概念第42-43页
     ·弹塑性需求谱的构建第43-44页
     ·目标位移的确定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结构的静、动力弹塑性分析第46-70页
   ·模型的选取及分析比较第46-48页
     ·模型的选取第46-48页
     ·结果的分析比较第48页
   ·基于能力谱原理的模态Pushover分析第48-60页
     ·结构的性能目标第48-49页
     ·结构的模态分析第49-50页
     ·塑性铰的定义和布置第50-53页
     ·结构模态pushover分析及结构的目标位移第53-60页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第60-70页
     ·地震波的选取第60-61页
     ·滞回模型的选取第61-62页
     ·静力、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对比第62-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结论第70页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巨型框架主框架层数变化的抗震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MATLAB的高层框架结构动力响应与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