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价值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预期目标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预期目标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商业模式及要素 | 第15-18页 |
·商业模式的内涵 | 第15-16页 |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系统 | 第16-18页 |
·商业模式创新 | 第18-19页 |
·价值链创新说 | 第18页 |
·要素创新说 | 第18-19页 |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及评价 | 第19-20页 |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 第19页 |
·商业模式创新评价 | 第19-20页 |
·研究述评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 第22-33页 |
·企业创新的一般过程及逻辑分析 | 第22-24页 |
·企业创新 | 第22页 |
·企业创新的一般过程及阶段 | 第22-24页 |
·商业模式创新 | 第24-27页 |
·基于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 | 第24-26页 |
·基于要素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 | 第26-27页 |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 第27-33页 |
·识别阶段 | 第27-29页 |
·整合及协调阶段 | 第29-30页 |
·执行及评价阶段 | 第30-31页 |
·各阶段逻辑关系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商业模式创新效应的评价 | 第33-42页 |
·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分析维度与分析单位 | 第33-34页 |
·样本选取及量化 | 第34-35页 |
·分析过程 | 第35-37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方法及过程 | 第36-37页 |
·分析结论 | 第37-42页 |
·数据解释 | 第37-41页 |
·商业模式创新评价维度的提取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2-49页 |
·评价体系的构成 | 第42-43页 |
·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42页 |
·评价体系各部分的关系 | 第42-43页 |
·逻辑评价 | 第43-45页 |
·经营运作的一般逻辑 | 第43-44页 |
·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评价内容 | 第44-45页 |
·效应检验 | 第45-49页 |
·商业模式评价维度及指标 | 第45-46页 |
·创新效应检验的指标化 | 第46-47页 |
·商业模式创新效应检验的原则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及评价的认识 | 第49-56页 |
·企业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创新与创新能力 | 第49页 |
·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培养 | 第50-56页 |
·识别能力 | 第50-52页 |
·整合及协调能力 | 第52-53页 |
·执行及评价能力 | 第53-54页 |
·学习能力 | 第54-56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 | 第56-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研究不足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Ⅰ:样本出处表 | 第61-67页 |
附录Ⅱ:商业模式创新样本信息采集表 | 第67-71页 |
附录Ⅲ:商业模式创新原始数据统计量表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