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银杏内生细菌W5的分离鉴定及其定殖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6页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义第10页
     ·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第10页
     ·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第10-11页
     ·植物内生细菌定殖的检测方法第11-12页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第12-13页
   ·银杏相关活性物质研究现状第13-15页
     ·银杏的起源第13页
     ·我国银杏资源丰富第13页
     ·国内外银杏相关活性物质研究概况第13-15页
       ·银杏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银杏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第14页
       ·银杏内生真菌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银杏内生细菌的研究展望第15-16页
2 银杏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第16-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实验材料第16页
     ·供试病原菌第16页
     ·培养基第16页
     ·内生细菌分离方法第16页
     ·拮抗菌株的筛选第16-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20页
     ·银杏体内内生细菌的数量第17-18页
     ·拮抗辣椒疫霉菌的内生细菌筛选第18-19页
     ·菌株 W5 对其它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第19-20页
   ·小结与讨论第20-23页
     ·环境对银杏内生细菌的影响第20-21页
     ·银杏内生细菌的分离第21页
     ·银杏抗菌内生细菌的分离第21-23页
3 银杏内生细菌W5 的鉴定第2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标准(对照)菌株第23页
     ·培养基第23页
     ·染色剂和生理生化鉴定试剂第23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3-24页
     ·鉴定方法第24-30页
       ·菌体的形态观察第24页
       ·生理生化测定第24-27页
       ·16S rRNA 基因鉴定第27-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菌株 W5 的菌体的形态第30页
     ·理化性质研究第30-33页
     ·16S rRNA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第33-39页
       ·W5 基因组 DNA 的提取(CTAB 法)第33页
       ·16S rDNA 的 PCR 扩增第33-35页
       ·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第35-36页
       ·菌株 W5 的16S rDNA 分析第36-39页
   ·小结与讨论第39-40页
     ·菌株 W5 基本特征第39页
     ·菌株 W5 的种属鉴定第39-40页
4 银杏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 W5 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0-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供试菌第40页
     ·培养基第40页
     ·菌株 W5 的生长情况第40页
       ·菌株 W5 在30℃下的生长情况第40页
       ·菌株 W5 在30℃下的芽孢形成情况第40页
     ·W5 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的影响第40-41页
       ·W5 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0页
       ·W5 菌株上清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0-41页
       ·W5 菌分泌物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菌株 W5 的生长情况第41-42页
     ·W5 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第42-43页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5 银杏内生细菌 W5 对辣椒采后果疫病防病作用研究第45-50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供试菌株第45页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第45页
     ·供试辣椒品种第45页
     ·菌株 W5 防治辣椒采后果疫病第45-46页
       ·不同的辣椒疫霉菌孢子浓度对辣椒采后果的致病力测定第45页
       ·不同的间隔时间接种菌株 W5 和疫霉病菌的防治试验第45页
       ·以TB2 作为对照,试验菌株 W5 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防治效果第45-46页
       ·辣椒果上疫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不同的辣椒疫霉菌孢子浓度对辣椒采后果的致病力测定第46页
     ·先后接种菌株 W5 和疫霉病菌的防治试验第46-47页
     ·以 TB2 菌株作为对照,试验菌株 W5 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防治效果第47-48页
   ·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6 菌株 W5 在银杏叶片内的定殖研究第50-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供试菌株第50页
     ·供试苗木第50页
     ·培养基第50页
     ·质粒载体第50-51页
     ·试剂与溶液第51页
     ·绿色荧光蛋白和抗生素双重标记法测定菌株 W5 在银杏叶片内的定殖动态第51-52页
       ·绿色荧光蛋白和抗生素双标记菌株的构建第51页
       ·接种和取样方法第51页
       ·内生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第51页
       ·切片观察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荧光标记菌 W5-GFP 的构建第52页
     ·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 W5 在银杏叶片内的定殖动态第52-53页
     ·绿色荧光标记法测定菌株 W5 在银杏叶片内的分布动态第53-54页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总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荔枝霜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基于SSR位点的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DNA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