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南京地区中新世地层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碎屑矿物物源示踪 | 第13-14页 |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物源示踪 | 第14页 |
·长江中下游地区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古环境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粘土矿物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 第16页 |
·Rb/Sr比值 | 第16页 |
·粒度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页 |
·工作量 | 第17-20页 |
第2章 南京地区地质地貌背景 | 第20-31页 |
·南京地区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21页 |
·南京地区地质背景 | 第21-31页 |
·洞玄关组 | 第24-27页 |
·雨花台组 | 第27-3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9页 |
·研究材料 | 第31-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9页 |
·重矿物鉴定 | 第33-34页 |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 第34-36页 |
·XRF Core Scanner元素扫描 | 第36页 |
·粘土矿物 | 第36-37页 |
·磁化率 | 第37页 |
·粒度 | 第37-39页 |
第4章 南京地区中新世沉积物物源示踪 | 第39-52页 |
·南京地区中新世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 第39-44页 |
·碎屑锆右U-Pb年龄 | 第39-44页 |
·碎屑锆石U-Pb年代对古长江演化的指示 | 第44页 |
·南京地区中新世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第44-51页 |
·重矿物组合 | 第44-50页 |
·重矿物特征指数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南京地区中新世沉积物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52-58页 |
·六合灵岩山剖面玄武岩下伏松散沉积物沉积特征 | 第52-53页 |
·六合灵岩山剖面玄武岩下伏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53-55页 |
·六合灵岩山剖面玄武岩下伏松散沉积物磁化率和Rb/Sr值 | 第55-57页 |
·灵岩山剖面中新世沉积物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57-58页 |
第6章 中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积物粘土矿物组合时空变化及古气候意义 | 第58-67页 |
·中新世以来长江、黄河流域沉积物粘土矿物组合的时空变化 | 第58-64页 |
·样品 | 第58-61页 |
·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 | 第62-64页 |
·中新世以来长江、黄河流域沉积物粘土矿物组合的古气候意义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