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激励合约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 第8页 |
·激励合约理论应用的限制 | 第8页 |
·激励合约理论的量化分析 | 第8-9页 |
·本文研究起点、研究方法及研究平台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起点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已有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 | 第9页 |
·本文的实验平台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工作概述和内容安排 | 第10-12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概述 | 第10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激励合约模型的三种优化模型 | 第12-18页 |
·道德风险优化模型 | 第13-14页 |
·道德风险优化模型 | 第13-14页 |
·改进的道德风险优化模型 | 第14页 |
·逆向选择优化模型 | 第14-16页 |
·逆向选择优化模型Ι | 第14-15页 |
·逆向选择优化模型Ⅱ | 第15-16页 |
·信号传递优化模型 | 第16-18页 |
·信号传递优化模型Ι | 第16-17页 |
·信号传递优化模型Ⅱ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对效用函数建模 | 第18-26页 |
·支持向量机的引入 | 第18-22页 |
·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原理 | 第19-20页 |
·核函数 | 第20-22页 |
·效用函数建模 | 第22-26页 |
·效用函数 | 第22页 |
·效用函数的三种基本类型 | 第22-24页 |
·效用函数模型的确定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基于SVR 的道德风险合约模型量化分析研究 | 第26-34页 |
·改进的道德风险优化模型的数值求解 | 第26-27页 |
·用定量计算的均衡法求解最优值 | 第26页 |
·支付机制为底薪加提成时道德风险模型的量化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高斯分布方差和工资底薪一定时提成比例与努力程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工资底薪变化对合约均衡点的影响 | 第28-31页 |
·高斯分布方差的变化对均衡点的影响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基于SVR 的逆向选择合约模型量化分析研究 | 第34-42页 |
·逆向选择优化模型及其梯度法求解 | 第34-37页 |
·目标函数最值的梯度法求解 | 第34-35页 |
·逆向选择模型的梯度法求解的梯度公式 | 第35-3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量化计算的目的与步骤 | 第37页 |
·结果及其分析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基于SVR 的信号传递合约模型量化分析研究 | 第42-52页 |
·信号传递优化模型及其梯度法求解 | 第42-46页 |
·目标函数最值的梯度法求解 | 第42-43页 |
·信号传递模型的梯度法求解的梯度公式 | 第43-44页 |
·概率函数q(t) 的构造 | 第44-46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量化计算的目的与步骤 | 第46-47页 |
·结果及其分析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