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前言第7-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第7-8页
 (二) 相关研究现状第8-11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 研究思路第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 基本内容第12页
 (五) 创新点第12-13页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涵义、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第13-23页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涵义第13-17页
  1. 责任和社会责任第13-15页
  2. 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第15-17页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依据第17-20页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第17-18页
  2.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责任关系的理论第18-19页
  3. 公民教育理论第19-20页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意义第20-23页
  1. 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第20页
  2. 有利于社会有序发展第20-21页
  3. 有利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第21-23页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3-32页
 (一)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第23页
 (二)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1. 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第23-24页
  2. 重公德责任轻公民责任第24-25页
  3. 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相脱离第25页
  4. 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较明显第25-27页
 (三)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7-32页
  1. 学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重视不够第27-28页
  2. 社会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第28-29页
  3. 家长对孩子社会责任教育的缺失第29-30页
  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认知和行为的偏差第30-32页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第32-40页
 (一) 完善学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体制第32-34页
 (二) 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第34-35页
 (三) 注重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的培育方法第35-37页
  1. 社会实践第35-36页
  2. 自我教育第36-37页
 (四)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第37-40页
  1.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家庭环境第37-38页
  2.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社会环境第38-40页
结束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2EE技术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小组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