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大鼠行为学症状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2 经颅直流电刺激 | 第10-12页 |
| ·tDCS 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tDCS 作用机理的探索研究 | 第11页 |
| ·对刺激模式和刺激参数的选择和安全性 | 第11-12页 |
| 3 帕金森大鼠模型的选择和制备 | 第12-14页 |
| ·帕金森模型的选择 | 第12页 |
| ·6-OHDA 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12-14页 |
| ·双点注射 | 第12-13页 |
| ·单点注射 | 第13-14页 |
| 4 可用于非麻醉状态大鼠的 tDCS | 第14-17页 |
| 5 tDCS 的电流密度仿真 | 第17-26页 |
| ·大鼠脑组织内电场分布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 ·有限元法 | 第18-19页 |
| ·大鼠脑组织内电场的有限元分析法 | 第19-21页 |
| ·COMSOL Multiphysics 的介绍 | 第21-26页 |
| ·Comsol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 ·Comsol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3页 |
| ·Comsol 网格的划分 | 第23-24页 |
| ·求解偏微分方程 | 第24页 |
| ·后处理及结果的可视化 | 第24-26页 |
| 6 tDCS 及帕金森大鼠行为学的观察 | 第26-41页 |
| ·帕金森大鼠的单侧旋转行为 | 第26-29页 |
| ·帕金森大鼠的单侧旋转行为的机理 | 第26页 |
| ·帕金森大鼠模型的 tDCS 实验 | 第26-27页 |
| ·经颅直流电刺激前后大鼠旋转行为学的变化 | 第27-28页 |
| ·刺激前后帕金森大鼠 M1 区的病理观察 | 第28-29页 |
| ·tDCS 对偏侧性走廊实验的研究 | 第29-32页 |
| ·单侧毁损帕金森大鼠走廊实验机理 | 第29-30页 |
| ·帕金森大鼠的制备和 tDCS | 第30-31页 |
| ·tDCS 对帕金森大鼠走廊实验的研究 | 第31-32页 |
| ·tDCS 对帕金森大鼠步态的研究 | 第32-35页 |
| ·单侧毁损帕金森大鼠步态行为的机理 | 第32-33页 |
| ·帕金森大鼠模型和 tDCS | 第33-35页 |
| ·tDCS 对帕金森大鼠 MEP 的影响 | 第35-38页 |
| ·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测 | 第35-36页 |
| ·tDCS 对 PD 大鼠 MEP 影响 | 第36-38页 |
| ·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 | 第38-41页 |
| 7 讨论 | 第41-45页 |
| 8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