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考虑剪切效应的单元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实体有限元模型 | 第9-10页 |
·杆系分析模型 | 第10-13页 |
·考虑剪切效应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基于刚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2 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的梁柱单元非线性分析 | 第18-32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层次分析 | 第18-22页 |
·基本假定 | 第19页 |
·应变协调方程 | 第19-20页 |
·平衡条件 | 第20-21页 |
·本构关系 | 第21页 |
·裂缝检验 | 第21-22页 |
·截面层次分析 | 第22-24页 |
·截面的划分 | 第22页 |
·截面切线刚度的形成 | 第22-24页 |
·单元层次分析 | 第24-29页 |
·单元力与变形定义 | 第24-27页 |
·单元切线刚度矩阵与柔度矩阵推导 | 第27-29页 |
·结构层次分析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3 程序的编制 | 第32-46页 |
·分析对象 | 第32页 |
·计算假定 | 第32-33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33-39页 |
·钢筋本构模型 | 第33-34页 |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34-39页 |
·柔度法单元状态的确定 | 第39-43页 |
·程序编制的结构层次 | 第43页 |
·程序编制平台—FEAP 程序简介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6-68页 |
·钢筋混凝土梁的数值模拟 | 第46-53页 |
·Ning Zhang 和 Kang-Hai Tan 的深梁试验 | 第46-49页 |
·Jung-Yoon Lee 和 Sang-Woo Kim 等的梁试验 | 第49-51页 |
·集中荷载下的低配箍率简支梁 | 第51-53页 |
·梁数值模拟小结 | 第53页 |
·钢筋混凝土柱的数值模拟 | 第53-59页 |
·Hassane Ousalem 和 Toshimi Kabeyasawa 等的柱试验 | 第53-55页 |
·Nagasaka 和 Tomoya 的低周滞回柱试验 | 第55-58页 |
·柱数值模拟小结 | 第58-59页 |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数值模拟 | 第59-66页 |
·Duong 和 Sheikh 等的框架试验 | 第59-66页 |
·框架数值模拟小结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 | 第68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