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户籍管理论文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4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1-12页
   ·本研究的重、难点第12-13页
     ·研究的重点第12-13页
     ·研究的难点第13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相关理论述评第14-21页
   ·重要概念界定第14-15页
     ·农民工市民化第14-15页
     ·户籍制度第15页
   ·国外市民化理论文献综述第15-18页
     ·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因素第16页
     ·考虑中间障碍因素的劳动力流动理论第16-17页
     ·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理论第17-18页
   ·国内市民化与户籍制度的研究综述第18-21页
     ·关于户籍制度的功能内涵与历史进程的研究第18页
     ·关于户籍制度对市民化障碍的研究第18-19页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内容的研究第19-20页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研究第20-21页
3 国内户籍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第21-31页
   ·上海广州等地“门槛高筑型”户籍制度改革第21-25页
     ·上海、广州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简介第21-24页
     ·“门槛高筑式”改革模式基本评价第24-25页
   ·郑州“完全放开式”的户籍制度改革第25-26页
     ·郑州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简介第25页
     ·郑州户籍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第25-26页
   ·嘉兴“土地换社保”的户籍制度改革第26-27页
     ·“土地换社保”改革模式基本情况简介第26-27页
     ·“土地换社保”改革模式评价第27页
   ·成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户籍制度改革第27-29页
     ·成都户改的背景第27-28页
     ·成都户改的要点第28-29页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模式评价第29页
   ·对重庆的启示第29-31页
     ·大城市户籍门槛适度放开,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第29页
     ·户籍制度改革要以制度配套为前提,实现改革过程的稳步推进第29-30页
     ·“土地换社保”具有不公性和地域限制性,改革方案中要慎重选择第30页
     ·户籍制度目标应是提供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居民自由迁徙权第30-31页
4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第31-35页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简介第31-33页
     ·户籍准入门槛的设置第31-32页
     ·农民土地权益安排第32页
     ·城市公共服务安排第32-33页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基本评价第33-35页
5 重庆市农民工市民化中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5-46页
   ·农民工农村退出机制缺乏有效激励第35-39页
     ·农村土地的价值第35-36页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对农民工的退地补偿水平分析第36-37页
     ·农民工土地退出意愿分析第37-39页
   ·转户农民工养老保险缺乏有力保障第39-43页
     ·转户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内容第39-42页
     ·重庆转户农民工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第42-43页
   ·转户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第43-44页
     ·社区政治融入第43页
     ·社区文化融入第43-44页
   ·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的可持续性障碍第44-46页
6 对策建议第46-50页
   ·创新农地流转和征用制度,保障转户农民工土地财产收益第46-47页
   ·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转户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第47-48页
   ·探索城市融入新机制,促进转户农民工心理上融入城市文明第48-49页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确保农民工市民化的后续财政支付能力第49-50页
7 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队基层干部激励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界定--以重庆“打黑除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