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深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 第12-14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研究 | 第15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术路线 | 第18页 |
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农村居民点 | 第18-19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 | 第19页 |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 | 第19页 |
·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区位理论 | 第19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9-20页 |
·规划理论 | 第20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 | 第20-21页 |
·卫星式布局模式 | 第20页 |
·集团式布局模式 | 第20-21页 |
·带状式布局模式 | 第21页 |
·GIS 空间分析相关理论 | 第21页 |
·叠加分析 | 第21页 |
·表面分析 | 第21页 |
·栅格计算 | 第21页 |
3 深州市农村居民点概况 | 第21-26页 |
·区域概况 | 第21-24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1-23页 |
·社会经济发展 | 第23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23-24页 |
·深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4 深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析 | 第26-43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 第27-33页 |
·体系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3页 |
·评价指标数据量化处理 | 第33-39页 |
·评价因素因子赋值 | 第33页 |
·指标数据量化处理 | 第33-39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 | 第39-42页 |
·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5 深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分析 | 第43-50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 第43-44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原则 | 第43-44页 |
·农村居民点类型确定 | 第44页 |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 第44-48页 |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措施 | 第48-50页 |
·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的编制 | 第48页 |
·多渠道地筹措资金 | 第48-49页 |
·采用先进信息收集、决策技术 | 第49页 |
·抓好设施配套,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研究特色 | 第50-51页 |
·不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