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高地应力硬岩洞室开挖破坏区数值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18页
     ·深埋工程研究现状第12-14页
     ·硬岩开挖破坏区研究现状第14-15页
     ·硬岩开挖破坏区的数值模拟进展第15-17页
     ·硬岩开挖破坏区的预测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硬岩渐进破坏过程及模拟方法第21-30页
   ·硬岩破坏过程分析第21-24页
   ·破坏过程的模拟方法第24-29页
     ·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第24-28页
       ·理想弹塑性模型第24-25页
       ·传统应变软化模型第25-27页
       ·弹脆塑性模型第27-28页
     ·CWFS 模型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第30-49页
   ·引言第30页
   ·数值分析程序简介第30-37页
     ·FLAC 计算程序第30-31页
     ·FLAC 的基本原理第31-35页
     ·FLAC 的计算步骤第35页
     ·FLAC 中的基本本构模型第35-37页
   ·实例工程及数值模型介绍第37-48页
     ·工程介绍第37-39页
     ·数值计算模型第39-40页
     ·边界条件和初始地应力第40页
     ·不同本构模型及参数第40-41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参数选择第41-47页
       ·剪胀角第41-42页
       ·峰值内摩擦角 p第42页
       ·峰值粘聚力 cp第42-43页
       ·残余粘聚力 cr第43-44页
       ·残余内摩擦角 f第44-45页
       ·塑性应变第45-47页
     ·计算方案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49-63页
   ·围岩位移分析第49-54页
     ·围岩位移分布分析第49-52页
     ·监测点布置第52页
     ·监测点位移分析第52-54页
   ·应力分析第54-59页
     ·围岩应力分布分析第54-56页
     ·关键点布置第56-57页
     ·关键点应力分析第57-59页
   ·开挖破坏区预测分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开挖破坏区预测及工程应用第63-73页
   ·引言第63页
   ·参数取值方法第63-64页
   ·工程实例第64-66页
     ·工程 1 概况第64-65页
     ·工程 2 概况第65-66页
   ·工程 1 开挖破坏区预测及对比分析第66-69页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6-67页
     ·CWFS 模型计算参数第67-68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8-69页
   ·工程 2 开挖破坏区预测及对比分析第69-72页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9-70页
     ·CWFS 模型计算参数第70-7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及展望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长群桩沉降计算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
下一篇:水质变化对供水管网铁释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