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概述 | 第11-12页 |
·软土的工程特性 | 第12页 |
·复合地基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4页 |
·复合地基的概念 | 第13页 |
·复合地基分类 | 第13-14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体材料及其工程特性研究 | 第14-15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褥垫层技术研究 | 第15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及变形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 第19-36页 |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点 | 第19-21页 |
·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不同 | 第19-20页 |
·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的不同 | 第20-21页 |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组成及荷载传递机理 | 第21-23页 |
·路堤下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系统的组成 | 第21-22页 |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22-23页 |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 | 第23-26页 |
·模量比法 | 第23页 |
·沉降折减系数法 | 第23-24页 |
·弹性力学解 | 第24页 |
·当量层法 | 第24-25页 |
·其他方法 | 第25-26页 |
·有效桩长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 第26-29页 |
·有效桩长的概念 | 第26页 |
·有效桩长的确定方法 | 第26-29页 |
·路堤荷载下桩体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 第29-35页 |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29-30页 |
·计算模型与基本假设 | 第30页 |
·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30-34页 |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些措施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36-47页 |
·引言 | 第36页 |
·典型单元体模型 | 第36-37页 |
·中性点和有效桩长 | 第37-38页 |
·桩与桩间土的位移模式和基本假定 | 第38-39页 |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 | 第39-40页 |
·有关参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侧摩阻力分布的补充 | 第41-42页 |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42-46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式 | 第42页 |
·加固区压缩量的计算 | 第42-45页 |
·下卧层压缩量的计算 | 第45-46页 |
·考虑垫层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46-47页 |
第4章 路堤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分析 | 第47-58页 |
·概述 | 第47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实例分析 | 第47-50页 |
·桩体压缩量的计算 | 第47-49页 |
·桩间土沉降的计算 | 第49页 |
·下卧层沉降计算 | 第49-5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7页 |
·垫层厚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荷载水平的影响 | 第52-53页 |
·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第5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 第58-68页 |
·工程概况 | 第58-59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9页 |
·地层岩性及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 第59页 |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 第59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 | 第59-63页 |
·设计参数的拟定 | 第61页 |
·按沉降控制设计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 第61-62页 |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 第62-63页 |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和检测 | 第63-68页 |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 | 第63-64页 |
·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