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7-13页 |
·改性技术在降低中药浸膏粉吸湿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模型药物选择的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3-2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3页 |
·仪器 | 第13页 |
·试药 | 第1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3-19页 |
·处方组成 | 第14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14页 |
·药材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14-19页 |
3 浓缩干燥工艺条件 | 第19-20页 |
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改性降低浸膏粉吸湿性工艺的研究 | 第21-5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药 | 第21页 |
2 浸膏粉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第21-23页 |
3 浸膏粉防潮改性剂的筛选 | 第23-34页 |
·纯改性剂(辅料)吸湿率的测定及数据分析 | 第23-26页 |
·浸膏粉与改性剂(辅料)混合吸湿率的测定及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改性剂用量的确定 | 第29-34页 |
4 防潮颗粒的成型工艺 | 第34-42页 |
·单一辅料的筛选 | 第34-36页 |
·混合辅料的筛选 | 第36-37页 |
·不同比例MCC和乳糖的混合辅料的筛选 | 第37-41页 |
·润湿剂浓度的筛选 | 第41页 |
·颗粒成型工艺的验证试验 | 第41-42页 |
5 颗粒薄膜包衣工艺的研究 | 第42-49页 |
·预包衣颗粒的制备 | 第42-43页 |
·包衣液浓度的考察 | 第43-44页 |
·包衣工艺条件的筛选 | 第44-46页 |
·最佳薄膜包衣工艺的验证试验 | 第46页 |
·包衣颗粒与未包衣颗粒吸湿性的比较 | 第46-47页 |
·包衣颗粒与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第47-49页 |
·包衣颗粒与未包衣颗粒流动性的考察 | 第49页 |
·包衣颗粒与未包衣颗粒溶化性的考察 | 第49页 |
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药材、提取物中间体及颗粒质量标准制定 | 第51-79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1页 |
·仪器 | 第51页 |
·试药 | 第51页 |
2 药材质量标准 | 第51-52页 |
·黄连 | 第51-52页 |
·黄芪 | 第52页 |
3 肠宁提取物质量标准 | 第52-66页 |
·制法 | 第52页 |
·性状、功能与主治 | 第52页 |
·TLC鉴别 | 第52-56页 |
·水分检查 | 第56页 |
·含量测定 | 第56-66页 |
4 肠宁颗粒的质量标准 | 第66-78页 |
·处方 | 第66页 |
·制法 | 第66页 |
·性状、功能与主治 | 第66-67页 |
·TLC鉴别 | 第67-70页 |
·水分检查 | 第70页 |
·含量测定 | 第70-78页 |
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9-82页 |
1 结论 | 第79页 |
2 讨论 | 第79-82页 |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原因分析 | 第79-80页 |
·中药浸膏粉及其制剂吸湿性强弱评价方法 | 第80-81页 |
·颗粒成型工艺方面 | 第81页 |
·课题的不足之处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综述 | 第84-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