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8页 |
| ·茶多酚 | 第15-24页 |
| ·茶多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 第15-16页 |
|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 ·茶多酚的功能 | 第17-19页 |
| ·茶多酚的应用 | 第19-20页 |
| ·茶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20-22页 |
| ·茶多酚总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 ·儿茶素单体 | 第24-29页 |
| ·儿茶素单体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4-26页 |
| ·儿茶素单体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6-29页 |
| ·茶多糖 | 第29-32页 |
| ·茶多糖的组成 | 第29页 |
| ·茶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29-30页 |
| ·茶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30页 |
| ·茶多糖的提取分离 | 第30-32页 |
| ·茶多糖的纯度检测 | 第32页 |
| ·茶氨酸 | 第32-35页 |
| ·茶氨酸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 第32-33页 |
| ·茶氨酸的作用 | 第33-34页 |
| ·茶氨酸的制备 | 第34-35页 |
| ·茶氨酸检测方法 | 第3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35-3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 第2章 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的综合提取分离 | 第38-59页 |
| ·实验准备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 ·提取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0-42页 |
| ·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的含量测定 | 第42-4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8页 |
| ·正交实验 | 第45-47页 |
| ·单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 ·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的分离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3章 多孔负载型凝胶树脂的制备 | 第59-69页 |
| ·实验准备 | 第59-62页 |
|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 ·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59-61页 |
| ·多孔材料 | 第61页 |
| ·Sephadex LH-20简介 | 第61-62页 |
| ·多孔负载型凝胶树脂配方的研究 | 第62-68页 |
| ·树脂基体的选择 | 第62-63页 |
| ·成孔剂的选择 | 第63-64页 |
| ·正交实验 | 第64-67页 |
| ·树脂基体与致孔剂配比的影响 | 第67页 |
| ·树脂基体与凝胶树脂比例的优化工艺 | 第67-68页 |
| ·多孔负载型凝胶树脂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4章 EGCG单体的分离纯化 | 第69-84页 |
| ·实验准备 | 第69页 |
| ·检测方法 | 第69-7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69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9-71页 |
| ·茶多酚粗品的纯度分析 | 第71-72页 |
| ·多孔负载型凝胶树脂对EGCG单体的纯化 | 第72-83页 |
| ·实验步骤 | 第72页 |
| ·实验考察指标 | 第72页 |
| ·正交实验 | 第72-74页 |
| ·单因素分析 | 第74-79页 |
| ·多孔负载型LH-20与纯LH-20凝胶树脂动态洗脱实验的比较 | 第79-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