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诉权之法理基础 | 第16-21页 |
一、 诉权之程序性基础 | 第17-18页 |
二、 诉权之实体性基础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原告资格之客观要求 | 第21-24页 |
一、 持股期限之要求——以美国、日本为代表 | 第21-23页 |
二、 持股比例之要求——以德国、韩国为代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原告资格之主观要求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公司法》关于原告主体资格规定的评析及建议 | 第25-30页 |
一、 完善持股期限 | 第26-27页 |
二、 降低持股比例要求 | 第27-28页 |
三、 增加原告是否具有公正且充分的“代表性”之审查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性制度设计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前置程序(先诉请求) | 第30-34页 |
一、 前置程序的立法例介绍 | 第30-32页 |
二、 对我国《公司法》关于前置程序规定的评析及建议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商业判断规则与公司防御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对原、被告和解的限制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激励机制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引进股东激励机制之必要 | 第39页 |
第二节 中国可借鉴的股东激励措施 | 第39-44页 |
一、 按“非财产案件”收取案件受理费 | 第39-40页 |
二、 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 第40-42页 |
三、 胜诉股东的直接受偿权 | 第42-44页 |
结语—对中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再检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