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善对皖南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区位论与旅游区位论 | 第13页 |
·点—轴系统理论 | 第13-14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GIS 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及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国外旅游交通研究 | 第17页 |
·国内旅游交通研究 | 第17-18页 |
·总结和启示 | 第18页 |
·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 第19页 |
·总结和启示 | 第19-2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旅游交通 | 第20-21页 |
·旅游目的地 | 第21页 |
·旅游资源 | 第21页 |
·旅游流 | 第21-22页 |
·旅游空间结构 | 第22页 |
·交通优势和交通优势度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皖南旅游区交通格局空间演化分析 | 第23-38页 |
·研究区界定 | 第23-24页 |
·皖南旅游区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24-34页 |
·交通设施网络密度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24-26页 |
·交通干线影响度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26-28页 |
·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28-31页 |
·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31-34页 |
·区域未来交通优势格局预测 | 第34-37页 |
·交通干线影响度空间格局预测 | 第35-36页 |
·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预测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交通改善对皖南旅游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8-49页 |
·对旅游交通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8-40页 |
·景区的交通通达水平不断提高 | 第38-39页 |
·快速交通沿线覆盖的景区不断增加 | 第39-40页 |
·对区域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40-44页 |
·带来了旅游地资源空间分布新变化 | 第40-42页 |
·优化了旅游地空间结构 | 第42-44页 |
·对旅游客流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44-46页 |
·交通改善对区域未来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预测 | 第46-48页 |
·推动旅游观光线路的优化更新 | 第46-47页 |
·带来旅游地合作新变化 | 第47页 |
·促进旅游客流空间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3页 |
·基本结论 | 第49-50页 |
·提升皖南旅游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第50-52页 |
·重视区域旅游资源的平衡开发 | 第50-51页 |
·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增强东西两端的干线建设 | 第51页 |
·向“两极两带三区四轴”模式发展 | 第51-52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本人硕士阶段发表论文和科研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