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少年儿童组织与活动论文

当代苗族留守儿童日常生活过程研究--以凤凰县三角坪村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17页
 一、选题理由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三、研究过程简介第14-17页
  (一) 调查点概况第14-15页
  (二) 研究目标与创新第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相关概念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苗族儿童成长中的传统文化背景第17-21页
 一、有形文化保存完好第17-18页
  (一) 传统民居建筑完整第17-18页
  (二) 日常服饰汉化,传统服饰依然保留第18页
  (三) 传统食品依然是饮食的主要构成第18页
 二、无形文化氛围浓厚第18-19页
  (一) 传统节日气氛浓厚第18-19页
  (二) 传统歌谣广为传唱第19页
  (三) 传统的儿童游戏形式发生变异第19页
 三、高度的语言认同第19-20页
 四、传统文化对苗族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留守儿童日常生活节奏第21-36页
 一、在校学习期间第22-28页
  (一) 传统的生活节奏第22-24页
  (二) 留守儿童的生活节奏第24-27页
  (三) 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节奏的缺失第27-28页
 二、节假日期间第28-31页
  (一) 传统的假日生活第28-29页
  (二) 留守儿童现在的假日生活第29-31页
  (三) 留守儿童假日生活节奏的缺失第31页
 三、留守家庭的实质第31-32页
 四、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实质:看护不全型的生活节奏第32-33页
 五、看护不全型生活节奏与儿童的养成教育第33-36页
  (一) 看护完全型生活节奏下养成教育的特点第33-34页
  (二) 在看护不全环境下的儿童养成教育特点第34-36页
第三章 留守儿童情感遭遇和表达第36-44页
 一、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第36页
 二、“遭遇”的定义和内容第36-37页
  (一) “遭遇”的定义第36-37页
  (二) “遭遇”的内容第37页
 三、“遭遇”后的表达第37-41页
  (一) 看护完全型的儿童——与父母分享第37-39页
  (二) 苗族留守儿童——自我封闭或诉诸同龄人第39-41页
 四、情感表达对儿童性格的影响第41-44页
  (一) 看护完全型儿童:与父母经常性沟通亲密度高,性格开朗,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第41-42页
  (二) 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不力,亲密度低第42-44页
第四章 留守儿童社会化第44-53页
 一、家庭教育第44-47页
  (一) 传统家庭:父母言传身教,精神与物质双管齐下第45-46页
  (二) 留守家庭:父母侧重物质,祖辈盲目溺爱第46-47页
 二、学校教育第47-50页
  (一) 三角坪村学校教育现状第48-50页
  (二) 看护完全型儿童:与城市儿童存在明显差距第50页
  (三) 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失衡,状况更加令人担忧第50页
 三、同龄群体的互动第50-53页
  (一) 看护完全型儿童——父母监督,有选择性地交往第51-52页
  (二) 留守儿童——缺乏监管,交往随意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后记第58-60页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西苗族村级道路建设中习惯法的应用研究--以凤凰县三角坪村为例
下一篇:新形势下民族乡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