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以及采取的技术方案第17-19页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第17页
     ·本论文的研究难点第17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论文采取的思路和技术方案第18-19页
第一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述第19-32页
   ·相关概念的定义第19-22页
     ·弱势群体第19-20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第20-21页
     ·核心价值观第21-2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第22-24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据第24-26页
     ·革命导师的论述第24页
     ·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第24-25页
     ·优良传统第25-26页
     ·中国军旅精神——亮剑精神第26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第26-29页
     ·系统性第26-27页
     ·分阶段性第27-28页
     ·体现个性第28页
     ·实践性第28-29页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第29-32页
     ·从指导思想上讲,为保证不出废品第29-30页
     ·从政治角度上讲,有利维持社会稳定第30页
     ·从方法角度上讲,为综合治理开了先河第30-32页
第二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2-55页
   ·高校教育者存在的问题第32-37页
     ·教育情感较淡漠第34-35页
     ·教育模式不配套第35页
     ·教育水平比较低第35-36页
     ·实践教育跟不上第36页
     ·精力投入很有限第36-37页
   ·从弱势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教育缺陷第37-41页
     ·认知上的“我命苦”第38-39页
     ·情感上的“我嫉妒”第39页
     ·信念上的“随天意”第39-40页
     ·意志上的“走着看第40页
     ·行为上的“低级错”第40-41页
     ·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第41-55页
     ·客观原因第41-47页
     ·主观原因第47-55页
第三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第55-67页
   ·为使教育对象在政治上“立向”,灌输“马列主义”第55-59页
     ·“立向”上的主旋律教育第55-57页
     ·“立向”上的创新性教育第57页
     ·“立向”上的全面性教育第57-58页
     ·“立向”上的免疫力教育第58-59页
   ·为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立志”,建树“共同理想”第59-61页
     ·“立志”上的主旋律教育第59页
     ·“立志”上的创新性教育第59-60页
     ·“立志”上的全面性教育第60-61页
     ·“立志”上的免疫力教育第61页
   ·为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上“立势”,激励“两种精神”第61-64页
     ·“立势”上的主旋律教育第62页
     ·“立势”上的创新性教育第62-63页
     ·“立势”上的全面性教育第63页
     ·“立势”上的免疫力教育第63-64页
   ·为使教育对象在社会上“立人”,明辨“八荣八耻”第64-67页
     ·“立人”上的主旋律教育第64-65页
     ·“立人”上的创新性教育第65页
     ·“立人”上的全面性教育第65-66页
     ·“立人”上的免疫力教育第66-67页
第四章 开展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措施第67-80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第67-73页
     ·以人为本原则第67-69页
     ·循循善诱原则第69-70页
     ·目标责任原则第70-71页
     ·与时俱进原则第71-73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第73-80页
     ·高扬“马列主义”,加快高校政治课教学改革第74-75页
     ·围绕“共同理想”,实现教育与实践密切挂钩第75-77页
     ·弘扬“两种精神”,开辟打造精神强势的渠道第77-78页
     ·根据“八荣八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第78-80页
结语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林院校本科招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同性恋性观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