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 ·板栗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 第10-15页 |
|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 ·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材料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20页 |
| ·品种选育标准的确定 | 第18页 |
| ·生物学性状评价 | 第18-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2页 |
| ·品种选育标准 | 第20页 |
| ·品种选育过程 | 第20-21页 |
| ·品种与优系生物学性状评价 | 第21-30页 |
| ·植物学特性 | 第21-23页 |
| ·坚果经济性状 | 第23-25页 |
| ·生长结果习性 | 第25-27页 |
| ·物候期 | 第27-28页 |
| ·早实、丰产稳产性 | 第28-29页 |
| ·区域适应性与抗逆性 | 第29-30页 |
| ·品种综合特性 | 第30-32页 |
| 4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 | 第32-41页 |
|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第32-39页 |
| ·板栗建园 | 第32-34页 |
| ·土肥水管理 | 第34-36页 |
| ·整形修剪技术 | 第36-37页 |
|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 第37-38页 |
| ·采收 | 第38页 |
| ·贮藏 | 第38-39页 |
| ·品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应用 | 第39-41页 |
| 5 讨论 | 第41-43页 |
| ·关于板栗选种标准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关于板栗实生后代群体变异 | 第42-43页 |
| 6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图版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