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导论 | 第9-16页 |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 ·养生 | 第10页 |
| ·体育养生 | 第10-11页 |
| ·专业与专业方向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体育养生作用研究 | 第12页 |
| ·体育养生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体育养生方向课程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问卷法 | 第15-16页 |
| ·访谈法 | 第16页 |
|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 ·泰勒课程理论 | 第17-18页 |
|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 第18-19页 |
| 3 天津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体育养生方向必要性分析 | 第19-29页 |
|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进入全民养生时代 | 第19-21页 |
| ·生活方式变革,“健康第一”理念深入人心 | 第19页 |
| ·我国已经进入全民养生时代 | 第19页 |
| ·未富先老社会养生乱象丛生 | 第19-21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大批专业人才 | 第21-25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 第21-22页 |
| ·体育总局对体育养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 第22页 |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大批专业人才 | 第22-25页 |
| ·培养体育养生人才是天津市高校改革的需要 | 第25-29页 |
| ·深化民族传统专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 第25-26页 |
| ·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 | 第26-29页 |
| 4 天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体育养生方向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 ·师资队伍 | 第29-30页 |
| ·场馆条件 | 第30页 |
| ·图书文献 | 第30-31页 |
| ·办学基础与经验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页 |
| 5 天津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养生方向课程的构建 | 第31-39页 |
| ·体育养生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 | 第31-34页 |
|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确定课程目标 | 第32页 |
| ·以需要评估模式确定课程目标 | 第32-34页 |
| ·体育养生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 | 第34-37页 |
| ·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 第34-35页 |
|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 第35页 |
| ·课程内容的类型 | 第35-37页 |
| ·体育养生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 | 第37-38页 |
| ·体育养生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价 | 第38-39页 |
| 6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附录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