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中国农村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评价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8-22页 |
·问题提出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区域、数据和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研究区域 | 第22页 |
·研究数据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的创新 | 第25页 |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25-26页 |
第2章 农户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 第26-39页 |
·相关概念 | 第26-29页 |
·收入 | 第26-27页 |
·农户 | 第27页 |
·企业家才能 | 第27-29页 |
·收入分配理论回顾 | 第29-33页 |
·功能型收入分配理论 | 第30-32页 |
·规模型收入分配理论 | 第32-33页 |
·理论分析 | 第33-39页 |
第3章 农户收入差距总体分析 | 第39-48页 |
·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指数的测算方法 | 第39-40页 |
·收入差距总体状况 | 第40-47页 |
·各村各年间收入差距的计算结果 | 第40-42页 |
·计算结果综合分析 | 第42-47页 |
·人均纯收入水平及其变化 | 第42-43页 |
·基尼系数及其变化 | 第43-44页 |
·人均纯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 | 第44-46页 |
·社会福利水平的高低主要受收入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 第48-64页 |
·村庄内部收入差距的要素分解 | 第48-51页 |
·各分项收入的计算 | 第48-49页 |
·基尼系数分解的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基尼系数分解的结果 | 第50-51页 |
·各分项收入对基尼系数的回归分析 | 第51-56页 |
·双固定效应模型原理 | 第51-53页 |
·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54-56页 |
·各个分项收入影响的综合分析 | 第56-63页 |
·劳动收入 | 第56-58页 |
·企业家才能收入 | 第58-60页 |
·资本收入 | 第60-62页 |
·转移性收入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村际收入差距分析 | 第64-74页 |
·村际收入差距的要素分解 | 第64-67页 |
·村际收入差距变化的要素分解 | 第67-72页 |
·村际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方法 | 第67-69页 |
·村际基尼系数变化分解的结果及分析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农户总收入差距的村内、村际分解 | 第74-78页 |
·总收入差距村内、村际分解的方法 | 第74-75页 |
·GE指数的测算方法 | 第74页 |
·GE指数的区域分解方法 | 第74-75页 |
·GE指数村内、村际分解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8-80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1 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庄内部收入差距按要素分解结果 | 第84-92页 |
附录2 SHAPLEY VALUE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举例 | 第92-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