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淇澳岛无瓣海桑入侵风险综合评估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表目录 | 第16-17页 |
图目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引言 | 第18-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外来物种相关术语和定义 | 第22-24页 |
·生物入侵概念缘起 | 第22页 |
·外来物种定义 | 第22页 |
·外来入侵种定义 | 第22-23页 |
·归化种和偶见种定义 | 第23-24页 |
·有害生物定义 | 第24页 |
·生物入侵的定义 | 第24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 | 第24-28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起源 | 第24-25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内涵 | 第25-26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关系 | 第26-27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与环境风险评估关系 | 第27页 |
·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特点 | 第27-28页 |
·国内外对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外来种对环境适应性研究 | 第28-29页 |
·外来物种扩散性研究 | 第29-30页 |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 第30-31页 |
·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52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4-36页 |
·地理位置 | 第34-35页 |
·气候与环境 | 第35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35-36页 |
·研究及试验方法 | 第36-52页 |
·外来种风险评估基本模型 | 第36页 |
·评估体系框架构建和评估指标确立 | 第36-39页 |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40页 |
·评估指标等级和评估标准确定 | 第40页 |
·各个指标对评估等级隶属度计算 | 第40-42页 |
·指标说明和数据获取 | 第42-45页 |
·数据来源 | 第45-51页 |
·入侵风险综合评估值计算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2-77页 |
·无瓣海桑抗寒性 | 第52-54页 |
·低温胁迫对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影响 | 第52-54页 |
·低温胁迫不同种源离体叶片的半致死温度 | 第54页 |
·老鼠簕对无瓣海桑化感作用 | 第54-57页 |
·老鼠簕对无瓣海桑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老鼠簕对无瓣海桑种子幼苗质量影响 | 第55-56页 |
·老鼠簕对无瓣海桑幼苗更新影响 | 第56-57页 |
·无瓣海桑果实和种子密度 | 第57-58页 |
·无瓣海桑种子库分布与可持续性 | 第58-62页 |
·无瓣海桑种子库分布 | 第58-60页 |
·无瓣海桑种子命运 | 第60-61页 |
·无瓣海桑种子生活力和活力 | 第61-62页 |
·无瓣海桑林下动植物多样性 | 第62-66页 |
·植物多样性 | 第62-65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 | 第65-66页 |
·无瓣海桑幼苗更新和扩散 | 第66-67页 |
·无瓣海桑对土壤质量影响 | 第67-70页 |
·不同林地下土壤颗粒组成 | 第67-68页 |
·不同林地下土壤化学性质 | 第68-70页 |
·无瓣海桑对鱼类和大鼠毒性 | 第70-72页 |
·无瓣海桑果实和叶对大鼠的急性毒性 | 第70页 |
·对斑马鱼急性毒性 | 第70-71页 |
·对弹涂鱼急性毒性 | 第71-72页 |
·无瓣海桑入侵风险综合评估 | 第72-77页 |
·指标权重和隶属度计算 | 第72-73页 |
·入侵性评估 | 第73-74页 |
·适生性评估 | 第74页 |
·扩散性评估 | 第74-75页 |
·危害与影响评估 | 第75-76页 |
·入侵风险综合评估 | 第76-7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7-8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无瓣海桑抗寒性 | 第77页 |
·老鼠簕对无瓣海桑化感作用 | 第77页 |
·无瓣海桑更新与扩散 | 第77页 |
·无瓣海桑种子库分布和可持续性 | 第77页 |
·无瓣海桑对动植物多样性影响 | 第77-78页 |
·无瓣海桑对土壤质量影响 | 第78页 |
·无瓣海桑对生物毒性 | 第78页 |
·无瓣海桑入侵风险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84页 |
·入侵性 | 第78-79页 |
·适生性 | 第79-81页 |
·扩散性 | 第81-82页 |
·危害性与影响 | 第82-84页 |
·无瓣海桑科学管理及推广应用 | 第84-86页 |
·建立和健全外来种引入法律法规 | 第84-85页 |
·规范引种次序 | 第85页 |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 | 第85页 |
·合理利用无瓣海桑 | 第85页 |
·加强外来树种应用和不利影响研究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