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救助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行政救助概述 | 第16-25页 |
·行政救助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行政救助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6-17页 |
·行政救助与社会救助 | 第16-17页 |
·行政救助与行政物质帮助 | 第17页 |
·行政救助与行政给付 | 第17页 |
·行政救助的性质和功能 | 第17-20页 |
·行政救助的性质 | 第17-19页 |
·行政救助的功能 | 第19-20页 |
·行政救助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生存权理论 | 第20-21页 |
·契约理论 | 第21-22页 |
·服务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行政救助的具体制度及其不足 | 第25-35页 |
·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行政救助 | 第25-27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25-26页 |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第26-27页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27页 |
·关于专门事项的行政救助 | 第27-30页 |
·医疗救助 | 第27-28页 |
·住房救助 | 第28-29页 |
·教育救助 | 第29-30页 |
·关于特定人群的行政救助 | 第30-31页 |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 第30-31页 |
·残疾人救助制度 | 第31页 |
·老年人救助制度 | 第31页 |
·关于突发情况的行政救助 | 第31-32页 |
·自然灾害救助制度 | 第31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制度 | 第31-32页 |
·我国行政救助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32-34页 |
·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难以核实 | 第32页 |
·救助标准偏低且过于抽象化 | 第32-33页 |
·行政救助缺少听证制度 | 第33页 |
·行政救助退出机制不完备 | 第33-34页 |
·行政救助的救济途径不足 | 第34页 |
·行政救助的立法层次较低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外行政救助制度的借鉴 | 第35-42页 |
·美国的行政救助制度 | 第35-37页 |
·英国的行政救助制度 | 第37-38页 |
·日本的行政救助制度 | 第38-39页 |
·国外行政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行政救助制度的对策 | 第42-48页 |
·规范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审核制度 | 第42页 |
·科学地制定救助标准 | 第42-43页 |
·引入行政救助的听证制度 | 第43-44页 |
·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 第44页 |
·完善行政救助的救济制度 | 第44-47页 |
·行政复议 | 第45-46页 |
·行政诉讼 | 第46-47页 |
·提高行政救助的立法层次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