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网络反腐及其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 | 第18-19页 |
·网络反腐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公共空间理论 | 第21-23页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博弈论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网络反腐现状及困境剖析 | 第25-43页 |
·国外网络反腐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中国网络反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28-38页 |
·四代领导人反腐思想 | 第28-34页 |
·中国网络反腐现状 | 第34-35页 |
·中国网络反腐发展趋势 | 第35-38页 |
·中国网络反腐的困境剖析 | 第38-42页 |
·基于反腐主体视角的反思 | 第39-40页 |
·基于反腐客体视角的反思 | 第40-41页 |
·基于反腐目标视角的反思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的构建 | 第43-65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基于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网络反腐分析 | 第44-52页 |
·网络反腐中同级部门之间的博弈 | 第44-45页 |
·网络反腐中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45-46页 |
·网络反腐中三方两阶段的博弈 | 第46-52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 | 第52-56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53-54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54-55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的目标 | 第55-56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 第56-62页 |
·建立网络加监督的多元化主体监督新渠道 | 第57-59页 |
·建立网络加服务的官员工作方式新转变 | 第59-61页 |
·建立网络加管理的量化执行新手段 | 第61-62页 |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实施的初步效果 | 第62-64页 |
·先例的示范效果 | 第63页 |
·试点推广的样本成果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实施的策略 | 第65-72页 |
·确保网络反腐要素的系统性 | 第65-66页 |
·积极探索网络反腐改革的创新性 | 第66-67页 |
·增强网络反腐对环境的适应性 | 第67页 |
·强化网络反腐生态环境的实用性 | 第67-69页 |
·建立完善的网络反腐法律体系 | 第67-68页 |
·加强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 | 第68页 |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反腐群体 | 第68-69页 |
·把握网络反腐争议问题的关键性 | 第69-70页 |
·加大网络反腐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