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概述 | 第9-10页 |
·化学诱变育种技术 | 第10-13页 |
·化学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0-11页 |
·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主要诱变剂的诱变机理 | 第12-13页 |
·化学诱变育种在兰花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15-17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15-16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6页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16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状茎生长的影响 | 第19-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EMS对根状茎生长的影响 | 第21-24页 |
·秋水仙素对根状茎生长的影响 | 第24-27页 |
·半致死剂量确定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化学诱变剂对根状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0-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材料 | 第30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2种诱变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种诱变剂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2种诱变剂对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种诱变剂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2种诱变剂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2种诱变剂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7页 |
第4章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状茎遗传物质影响的ISSR分析 | 第47-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 | 第47页 |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47页 |
·试剂配制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引物筛选 | 第49-50页 |
·EMS诱变后根状茎的ISSR分析 | 第50-51页 |
·秋水仙素诱变后根状茎的ISSR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图版Ⅰ | 第62-63页 |
图版 I 说明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