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的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旋转填充床内多组分液相间的微观混合和化学反应 | 第11-12页 |
·蒸气泡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依托LBM方法数值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14-15页 |
·LBM方法的历史和特点 | 第15-17页 |
·LBM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2 LBM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模型 | 第19-30页 |
·格子气自动机 | 第19-24页 |
·格子气自动机FHP模型 | 第19-20页 |
·FHP模型的微观动力学 | 第20-22页 |
·FHP模型的平衡分布函数 | 第22-23页 |
·格子气自动机到LBM方法 | 第23-24页 |
·LBM方法 | 第24-30页 |
·LBM模型和对应的宏观方程 | 第25-26页 |
·LBM模型的边界处理 | 第26-28页 |
·LBM方法与实际场的相似关系 | 第28-30页 |
3 多组分LBM模型的应用和串行竞争反应LBM模型的构造 | 第30-47页 |
·填料丝在液相组分间强制对流传质的LBM模拟 | 第30-38页 |
·多组分流体的LBM模型 | 第31-34页 |
·算例分析 | 第34-38页 |
·串行竞争反应LBM模型的构造 | 第38-46页 |
·构造串行竞争反应的LBM模型 | 第38-40页 |
·数值模拟 | 第40-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二阶精度格式LBM热模型的构造 | 第47-62页 |
·LBM热模型的精度格式 | 第47-50页 |
·一阶精度LBM热模型O | 第48-49页 |
·二阶精度LBM热模型A的构造 | 第49页 |
·阶精度LBM热模型B的构造 | 第49-50页 |
·LBM热模型在单相流中的应用分析 | 第50-61页 |
·临界Rα数的计算 | 第53-54页 |
·Nu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对比计算结果讨论 | 第55-57页 |
·调节因子Γ的引进对LBM热模型的校正分析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5 复合LBM多相流模型的构造及应用 | 第62-99页 |
·Zheng的大密度比两相流LBM模型 | 第62-64页 |
·Inamuro的LBM热模型 | 第64-65页 |
·基于Stefan边界假设的相变处理 | 第65-66页 |
·对蒸气泡基于复合LBM模型的数值研究 | 第66-98页 |
·恒温系统中复合模型的初试 | 第66-68页 |
·非恒温系统中复合模型的进一步测试和应用 | 第68-82页 |
·数值研究蒸气泡的增长对其运动和变形的影响 | 第82-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6 水平过热壁面上蒸气泡增长跃离的LBM数值研究 | 第99-123页 |
·固体壁面部分浸润性边界条件的Briant处理 | 第99-102页 |
·单气泡增长和跃离的数值研究 | 第102-115页 |
·单气泡的跃离直径与相关物理参数的关联 | 第103-105页 |
·单气泡在部分浸润性过热壁面上的增长、铺展和跃离 | 第105-108页 |
·单气泡周围流场和温度场的演化 | 第108-115页 |
·气泡增长和跃离的数值研究 | 第115-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总结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附录A LBM模型程序实现简介 | 第134-138页 |
A.1 LBM多组分模型的程序实现 | 第134-135页 |
A.2 LBM热模型的程序实现 | 第135-136页 |
A.3 LBM复合多相流程序实现 | 第136-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