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 第13-14页 |
·新疆加工番茄的产业化现状 | 第13页 |
·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发生情况 | 第13页 |
·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防治现状 | 第13-14页 |
·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芽孢杆菌属及其广泛应用 | 第14-15页 |
·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及其理化性质 | 第15-17页 |
·芽孢杆菌抗菌物质的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芽孢杆菌产抗菌物质发酵条件及抗菌物质分离纯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芽孢杆菌产生抗菌物质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19页 |
·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分离纯化研究 | 第19-21页 |
·芽孢杆菌抗菌物质的应用前景 | 第21页 |
·生物农药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多功能生防菌混合培养使用 | 第22页 |
·基因改造现有的野生型生防细菌 | 第22页 |
·深入研究微生物之间生态学关系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框架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材料 | 第25-27页 |
·供试菌株与植物材料 | 第25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2页 |
·拮抗菌发酵液的制备 | 第27页 |
·病原菌的培养 | 第27-28页 |
·抑菌效价的检测方法 | 第28页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28页 |
·pH 值的测定 | 第28页 |
·生防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8页 |
·组合CL-8 及单一菌生物制剂的制备 | 第28页 |
·病原立枯丝核菌的制备 | 第28页 |
·加工番茄种子细菌化处理 | 第28-29页 |
·组合BCL-8 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抗病性测定 | 第29页 |
·组合BCL-8 小区防病及促生作用试验 | 第29页 |
·组合BCL-8 大田防病促生增产试验 | 第29页 |
·病情指数调查 | 第29页 |
·防效计算公式 | 第29-30页 |
·水合茚三酮反应 | 第30页 |
·双缩脲反应 | 第30页 |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硫酸铵分级盐析条件确定 | 第31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BCL-8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2-45页 |
引言 | 第32页 |
·单一菌株种子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培养基的筛选 | 第32-33页 |
·初始pH 值的优化 | 第33页 |
·单一菌株在种子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 第33-34页 |
·BCL-8 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 | 第34-38页 |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第34-35页 |
·发酵培养基氮源的筛选 | 第35页 |
·发酵培养基碳源的筛选 | 第35-36页 |
·发酵培养基无机盐的筛选 | 第36-37页 |
·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37-38页 |
·BCL-8 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8-43页 |
·单一菌混合接种比例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培养温度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接种量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装液量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发酵转速对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微量诱导物对组合BCL-8 菌体生物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BCL-8 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BCL-8 防病促生性能研究 | 第45-48页 |
引言 | 第45页 |
·BCL-8 及单一菌盆栽防病促生效能试验 | 第45-46页 |
·BCL-8 及单一菌小区防病促生效能试验 | 第46页 |
·BCL-8 大田防病促生增产效能试验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BCL-8 抗菌物质的抑菌特性研究 | 第48-54页 |
引言 | 第48页 |
·BCL-8 抗菌组分的确定 | 第48-49页 |
·BCL-8 各组分抑菌效果比较 | 第48-49页 |
·水合茚三酮反应和双缩脲反应 | 第49页 |
·抗菌粗蛋白硫酸铵盐析饱和度的确定 | 第49页 |
·抗菌粗蛋白的特性研究 | 第49-53页 |
·温度对抗菌粗蛋白的影响 | 第49-50页 |
·酸碱对抗菌粗蛋白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有机溶剂对抗菌粗蛋白的影响 | 第51页 |
·蛋白酶K 对抗菌粗蛋白的影响 | 第51-52页 |
·紫外照射对抗菌粗蛋白的影响 | 第52页 |
·抗菌粗蛋白对几种病原菌抑菌效果的测定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单一菌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54-58页 |
引言 | 第54页 |
·硫酸铵分级盐析条件的确定 | 第54-55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 | 第55-57页 |
·单一菌抗菌蛋白离子交换层析 | 第55-57页 |
·纯化效率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图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