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制度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共同侵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1-24页 |
一、主观共同说 | 第12-14页 |
二、客观共同说 | 第14-18页 |
三、折衷说 | 第18-19页 |
四、共同侵权制度“共同性”之选择 | 第19-24页 |
(一) 主观共同说的利弊 | 第20-21页 |
(二) 客观共同说的利弊 | 第21-22页 |
(三) 折衷说的利弊 | 第22页 |
(四) 法律政策之考量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共同侵权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 第24-35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共同侵权制度发展 | 第24-29页 |
(一) 共同侵权制度在罗马法中的萌芽 | 第24-25页 |
(二) 德国民法对共同侵权制度的规定 | 第25-26页 |
(三) 日本民法对共同侵权制度的规定 | 第26-28页 |
(四) 法国民法对共同侵权制度的规定 | 第28-29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共同侵权制度发展 | 第29-33页 |
(一) 美国侵权法中对共同侵权制度的规定 | 第29-32页 |
(二) 英国侵权法中对共同侵权制度的规定 | 第32-33页 |
三、各国共同侵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 第35-45页 |
一、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形成 | 第35-37页 |
(一) 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演变 | 第35-36页 |
(二) 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架构 | 第36-37页 |
二、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完善 | 第37-45页 |
(一) 关于《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的适用范围 | 第37-41页 |
(二) 关于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适用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