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抵押物处分制度概述 | 第12-25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立法模式综述 | 第12-22页 |
(一) 传统民法“物权追及主义”立法模式 | 第12-14页 |
(二) “物上代位主义”立法模式 | 第14-16页 |
(三) “双重承认主义”立法模式 | 第16-22页 |
三、现有理论成果比较与分析 | 第22-25页 |
(一) 传统民法物权追及主义的分析与检讨 | 第22-24页 |
(二) “双重承认主义”立法模式探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抵押物处分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一、抵押物处分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根本性价值追求分析 | 第25-26页 |
二、抵押物处分过程中的价值取舍问题 | 第26-28页 |
(一) 保证抵押权实现是研究抵押物处分制度的首要目标 | 第26-27页 |
(二) 抵押人处分权与抵押物受让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 第27-28页 |
三、研究抵押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法抵押物处分制度探析 | 第30-45页 |
一、我国现行法抵押物处分制度框架 | 第30-37页 |
(一) 我国不动产抵押权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30-31页 |
(二) 《担保法》所确定的抵押物处分模式及检讨 | 第31-32页 |
(三) 《担保法》司法解释所确定的抵押物处分模式 | 第32-33页 |
(四) 《物权法》对于抵押物处分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33-37页 |
二、实务分析 | 第37-42页 |
(一) 案情介绍及争议问题 | 第37-38页 |
(二) 案例评析 | 第38-39页 |
(三) 由本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39-42页 |
三、我国抵押物处分制度的构建设想 | 第42-45页 |
(一) 我国目前存在的抵押物转让问题与社会经济国情分析 | 第42-43页 |
(二) 完善我国抵押物处分制度的构想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