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16-2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失地农民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4050”人员概念界定 | 第17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的特点 | 第17-20页 |
·完善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理论 | 第24页 |
·公平和效率理论 | 第24-25页 |
·生命周期假说 | 第25-27页 |
·“4050”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原则分析 | 第27-29页 |
·构建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27页 |
·人员分类保障原则 | 第27-28页 |
·政府主导原则 | 第28页 |
·公平与适度相结合原则 | 第28-29页 |
第3章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9-44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 第29-40页 |
·现行铁路工程移民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29-30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 | 第30-40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 | 第41-42页 |
·土地征用补偿问题方面的原因 | 第42页 |
·农村家庭养老方面的原因 | 第42页 |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42-43页 |
·失地农民中“4050”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足 | 第43-44页 |
第4章 铁路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公平有效的适度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 | 第44-50页 |
·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土地补偿制度 | 第46页 |
·退休年龄 | 第46-47页 |
·构建工程移民中“4050”失地农民公平有效的适度养老保障模式的参考途径 | 第47-50页 |
·构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障为主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 第47-48页 |
·提高“4050”失地农民的非农技能 | 第48-49页 |
·完善“4050”失地农民的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 | 第49页 |
·适当提高女性的领取养老金年龄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