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主义视角下的法律论证理论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法律论证理论概述 | 第11-22页 |
(一) 论证与法律论证 | 第11-12页 |
1. 论证的概念 | 第11页 |
2. 法律论证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法律论证理论的渊源 | 第12-19页 |
1. 哲学背景 | 第12-14页 |
2. 法律背景 | 第14-16页 |
3. 逻辑学背景 | 第16-18页 |
4. 社会背景 | 第18-19页 |
(三) 各种不同的法律论证理论 | 第19-22页 |
1. 图尔敏的论证模式 | 第19-20页 |
2.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 | 第20-21页 |
3. 阿列克西的程序法律论证理论 | 第21-22页 |
二、后果主义法律论证理论 | 第22-38页 |
(一) 后果主义法律论证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 第22-28页 |
1. 后果主义法律论证理论的概念 | 第22-27页 |
2. 后果主义法律论证理论的特点 | 第27-28页 |
(二) 对后果的预测与分类 | 第28-33页 |
1. 法律后果与社会后果 | 第29-30页 |
2. 长期后果与短期后果 | 第30-31页 |
3. 政治后果与经济后果 | 第31-33页 |
(三) 对后果的评价和选择 | 第33-38页 |
1. 法律原则 | 第33-34页 |
2. 利益衡量 | 第34-36页 |
3.情理 | 第36-38页 |
三、对后果主义法律论证的反思与批判 | 第38-43页 |
(一) 后果论证的局限性 | 第39页 |
1.后果主义论证理论易于导致司法行政化倾向 | 第39页 |
2.后果主义论证理论易于导致“法律虚无主义”倾向 | 第39页 |
(二) 后果的选择要遵循正当法律程序 | 第39-41页 |
(三) 后果的选择要有充分的理由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