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多重实时定量PCR检测马铃薯主要的真细菌病原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前言第11-32页
 (一) 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第11页
 (二) 马铃薯主要的真细菌病害第11-18页
  1. 马铃薯晚疫病第11-13页
  2. 马铃薯干腐病第13-15页
  3. 马铃薯黑痣病第15-16页
  4. 马铃薯青枯病第16-17页
  5. 马铃薯软腐病第17-18页
 (三) 马铃薯脱毒种薯国家标准第18-20页
 (四) 病原菌检测的主要手段第20-31页
  1. 症状目测鉴别法第20-21页
  2. 传统的病菌鉴定检测方法第21-24页
   ·革兰氏染色法第21-22页
   ·其他染色法第22-23页
     ·芽孢染色法第22页
     ·荚膜染色法第22-23页
     ·鞭毛染色法第23页
   ·马铃薯种薯块茎晚疫病的检测方法第23页
   ·生物测定法第23-24页
  3. 血清学检测方法第24-26页
   ·乳胶凝集试验法第24页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第24-25页
     ·DAS-ELISA第25页
     ·NCM-ELISA第25页
   ·免疫荧光检测法第25-26页
  4.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第26-31页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第26-27页
   ·核酸杂交技术第27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扩增技术第27-31页
     ·传统的PCR第27-29页
     ·巢式PCR第29页
     ·多重PCR第29-30页
     ·实时定量PCR第30-31页
 (五) 研究内容第31-32页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2-47页
 (一) 材料来源第32-33页
  1. 供试标准菌株第32页
  2. 样品的采集第32-33页
 (二) 马铃薯主要真细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保存第33-36页
  1. 马铃薯晚疫病的分离纯化第33-34页
  2. 马铃薯干腐病的分离纯化第34页
  3. 马铃薯黑痣病的分离纯化第34-35页
  4. 马铃薯软腐、黑胫病菌的分离纯化第35页
  5. 马铃薯青枯病菌的分离纯化第35-36页
  6. 菌种保存第36页
 (三) DNA提取第36-39页
  1. 晚疫病菌基因组DNA提取第36-37页
  2. 镰刀菌DNA的提取第37页
  3. 马铃薯及黑痣病菌DNA的提取第37-38页
  4. 细菌基因组或质粒DNA的提取第38-39页
 (四) 马铃薯主要病原菌的鉴定第39-42页
  1. 形态学鉴定第39-41页
   ·马铃薯晚疫病菌形态结构第39页
   ·马铃薯干腐病菌形态结构第39-40页
   ·马铃薯黑痣病菌形态结构第40页
   ·马铃薯软腐病菌形态结构第40-41页
   ·马铃薯青枯病菌形态结构第41页
  2. 常规PCR鉴定第41-42页
 (五) Real time PCR体系的建立第42-47页
  1. real-time PCR引物与Taqman探针的设计第42-44页
  2. Real time PCR体系的建立第44-45页
   ·荧光定量PCR第44页
   ·病原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第44页
   ·重复性第44-45页
   ·标准曲线第45页
  3. Taqman双重Real time PCR的建立第45-46页
  4. Real time PCR与普通PCR灵敏度比较第46页
  5. PCR抑制分析第46-47页
三、结果与讨论第47-62页
 (一) 马铃薯主要真细菌的分离鉴定第47-49页
  1. 分离获得的菌株第47页
  2. 菌株的PCR鉴定第47-49页
 (二) Real time PCR体系的建立第49-59页
  1. 染料法定量PCR第49-50页
  2. 探针法定量PCR第50-55页
   ·病原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第50-51页
   ·重复性第51-52页
   ·标准曲线第52-55页
  3. Taqman双重Real time PCR的建立第55页
  4. Real time PCR与普通PCR灵敏度比较第55-57页
  5. PCR抑制分析第57-59页
 (三) 讨论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1 培养基配方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包头市蔬菜作物农药残留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