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一、引言第12-18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2. 研究意义第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6页
  2. 国外研究概况第16页
  3. 研究现状简评第16页
 (三) 研究思路、结构、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文章结构第17页
  3.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1. 理念创新第18页
  2. 方法创新第18页
  3. 措施创新第18页
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概述第18-24页
 (一) 社会保障内涵第18-19页
  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内涵第18页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保障内涵第18-19页
 (二) 社会保障特征第19-20页
  1. 福利性第19页
  2. 公平性第19页
  3. 社会性第19页
  4. 强制性第19页
  5. 保障性第19-20页
  6. 适度性第20页
 (三) 社会保障的功能第20-21页
  1. 稳定功能第20页
  2. 服务功能第20页
  3. 调节功能第20页
  4. 保护功能第20-21页
  5. 发展功能第21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第21-24页
  1. 毛泽东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第21-22页
  2. 邓小平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第22页
  3. 江泽民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第22-23页
  4. 十六大以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第23-24页
三、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原因分析第24-28页
 (一)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一般理论第24-26页
  1.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第24页
  2.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第24-25页
  3.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分类研究第25页
  4.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意义第25-26页
 (二)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第26-27页
  1. 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第26页
  2. 社会保障标准不统一,碎、散现象严重第26-27页
  3.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待遇转移、接续难第27页
  4. 社会保障法规不完善且遭遇执行难题第27页
 (三)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分析第27-28页
  1. 城乡二元结构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第27-28页
  2. 社会保障法规不健全致使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无法可依第28页
  3. 公共政策缺乏科学性加深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矛盾第28页
  4.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使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缺乏经济基础第28页
四、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有利条件、困难挑战第28-33页
 (一) 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有利条件第28-31页
  1. 经济条件第28-29页
  2. 政治条件第29页
  3. 社会条件第29-30页
  4. 科技条件第30页
  5. 时代条件第30-31页
 (二) 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面临的困难挑战第31-33页
  1.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非一朝一夕之功第31页
  2. 财政投入力度仍需加大并长期保持下去第31-32页
  3. 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仍需时日第32-33页
  4. 相关方面重大利益调整难度在加大第33页
五、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考第33-44页
 (一) 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目标第33-35页
  1. 关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第34页
  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简图关系第34页
  3. 建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第34-35页
 (二) 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则第35-37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为根本指导的原则第35页
  2. 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第35-36页
  3. 坚持借鉴各国社会保障经验与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36-37页
 (三) 解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思路第37-44页
  1.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提供物质保障第37-38页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和谐社会建设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提供社会保障第38-39页
  3. 加快社会保障法规体系建设步伐,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提供法律保障第39-40页
  4. 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提供制度保障第40-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女性就业现状研究--就业困难的原因探析及路径选择
下一篇: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