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水生经济动物氨基酸营养需要 | 第13-14页 |
·水生经济动物氨基酸需要量 | 第14-16页 |
·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 第16-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原因分析 | 第16-17页 |
·晶体氨基酸在水中浸泡过程中的流失 | 第16-17页 |
·游离态氨基酸和结合态氨基酸存在消化吸收时间差 | 第17页 |
·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调整饵料的PH值 | 第17-18页 |
·类蛋白-氨基酸 | 第18页 |
·包被氨基酸 | 第18-19页 |
·控释型氨基酸 | 第19页 |
·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生长试验 | 第19-20页 |
·组织氨基酸测定 | 第20-21页 |
·氨基酸氧化试验 | 第21页 |
·理想蛋白质模式 | 第21-22页 |
·析因法 | 第22页 |
·氨基酸吸收转运的机制 | 第22-25页 |
·氨基酸吸收的部位及其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机制 | 第23-25页 |
·赖氨酸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添加赖氨酸可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 | 第25-26页 |
·添加赖氨酸对鱼类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26页 |
·赖氨酸对鱼类蛋白、脂肪和灰分沉积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稳定化处理赖氨酸的添加效果 | 第27-28页 |
·不同形式的赖氨酸对鱼类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形式赖氨酸对鱼类抗病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 第28页 |
·稳定化处理赖氨酸的作用机理 | 第28-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页 |
·研究目标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动物和地点 | 第31页 |
·试验饲粮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养殖试验 | 第32-33页 |
·解剖试验和取样保存 | 第33-34页 |
·血清常规生化指标测定 | 第34页 |
·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 | 第34页 |
·全鱼、肌肉和肝脏中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34页 |
·肝脏中GPT和GOT活力分析 | 第34-35页 |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6-50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形体参数和内脏器官重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体蛋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体蛋白沉积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肠脂比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肝脂比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肝脏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血清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3-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8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形体参数和内脏器官重量变化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体蛋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52-54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肝脏转氨酶活力影响 | 第54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血清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体血清氨基酸动态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化学形式赖氨酸对草鱼体肌肉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 第56-58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