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导言 | 第9-15页 |
| 第1章 教育捐赠概述 | 第15-26页 |
| ·捐赠与教育捐赠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8页 |
| ·捐赠的概念与特点 | 第15-17页 |
| ·教育捐赠的概念 | 第17-18页 |
| ·教育捐赠行为的原则 | 第18-21页 |
| ·诚信原则 | 第18-19页 |
| ·公正原则 | 第19-20页 |
| ·互利原则 | 第20-21页 |
| ·教育捐赠的必要性分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1-23页 |
|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1页 |
|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 | 第21-22页 |
| ·各国高教成本分担现状 | 第22-23页 |
| ·高校教育捐赠的伦理价值分析 | 第23-26页 |
| ·捐赠双方的伦理关系 | 第24页 |
| ·教育捐赠伦理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4-26页 |
| 第2章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历史沿革 | 第26-40页 |
|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捐赠 | 第26-28页 |
|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时期 | 第28-31页 |
| ·南北战争——二战前 | 第31-37页 |
| ·校友捐赠规模化时期 | 第31-33页 |
| ·女子教育与捐赠 | 第33-35页 |
| ·黑人教育与捐赠 | 第35-37页 |
| ·二战以后至今(慈善基金会的捐赠) | 第37-40页 |
| 第3章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行机制 | 第40-58页 |
|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外部环境保证 | 第40-44页 |
| ·美国教育捐赠的文化背景 | 第40-41页 |
| ·美国教育捐赠的宗教背景 | 第41页 |
| ·美国政府的特殊政策 | 第41-44页 |
|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44-49页 |
| ·教育捐赠基金的来源 | 第44-46页 |
| ·教育捐赠的募集方法 | 第46-49页 |
| ·教育捐赠的分类与管理 | 第49-53页 |
| ·教育捐赠的分类 | 第49-50页 |
| ·教育捐赠基金的使用类型 | 第50-51页 |
| ·教育捐赠基金的用途 | 第51页 |
| ·教育捐赠基金的投资升值运作 | 第51-53页 |
|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特点 | 第53-58页 |
| ·教育捐赠规模扩大 | 第53-55页 |
| ·教育捐赠手段规范 | 第55页 |
| ·教育捐赠范围全球化 | 第55-56页 |
| ·筹款机构专职化 | 第56页 |
| ·筹款人员全员化 | 第56-57页 |
| ·政府政策导向明显 | 第57页 |
| ·服务校友细致化 | 第57-58页 |
| 第4章 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发展的现状 | 第58-63页 |
| ·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发展的特点 | 第58-59页 |
| ·尊师重教的传统是高校捐赠的社会文化基础 | 第58页 |
| ·教育捐赠已经成为我国高教成本分担的主要补充渠道之一 | 第58-59页 |
| ·大学教育基金会初具规模 | 第59页 |
| ·我国教育捐赠存在的问题 | 第59-63页 |
| ·外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 ·我国教育捐赠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60-63页 |
| 第5章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对我国的启示 | 第63-69页 |
| ·培养文化氛围,建立激励倡导机制 | 第63-64页 |
|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慈善思想根源 | 第63页 |
| ·中国传统社会浓重的宗亲意识和乡土情结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完善政府政策上的各项支持 | 第64-66页 |
| ·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 第64页 |
| ·税收政策的完善 | 第64-66页 |
| ·建立完善的教育捐赠事业各项机制 | 第66-69页 |
| ·建立激励倡导机制 | 第66页 |
| ·建立教育捐赠筹资机制 | 第66-67页 |
|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信任 | 第67页 |
| ·建立教育资金的管理运营机制 | 第67-68页 |
| ·建立资金监督反馈机制 | 第68页 |
| ·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成本——收益核算制度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