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2章 农村金融问题 | 第12-20页 |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 | 第12-14页 |
·恢复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1979—1993年) | 第12页 |
·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1994—1996年) | 第12-13页 |
·促进农村金融商业化和多元化(1997-至今) | 第13-14页 |
·国外发展农村金融的先进经验 | 第14-20页 |
·美国的社区银行概况 | 第14-15页 |
·日本地方银行的实践分析 | 第15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 | 第15-17页 |
·其他国家(地区)社区类银行的发展 | 第17-18页 |
·国外中小银行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 第20-26页 |
·村镇银行概况 | 第20页 |
·村镇银行的内涵 | 第20-21页 |
·村镇银行的社区银行属性 | 第21页 |
·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 | 第21-22页 |
·村镇银行自身优势 | 第22-23页 |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发起人性质不利于优质资金进入农村领域 | 第23-24页 |
·贷款资金来源渠道不畅 | 第24页 |
·村镇银行组织创新不足 | 第24页 |
·村镇银行创新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 | 第24-25页 |
·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尚不到位 | 第25-26页 |
第4章 金融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26-34页 |
·经济效率的一般理论 | 第26页 |
·金融效率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26-32页 |
·现代金融发展效率理论中的问题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下的金融效率理论 | 第27-28页 |
·金融效率的层次 | 第28-29页 |
·金融效率概念的重构 | 第29-32页 |
·影响农村金融效率的因素组合 | 第32-34页 |
·农村金融效率 | 第32页 |
·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5章 基于金融效率的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 第34-54页 |
·村镇银行金融产权制度分析 | 第34-41页 |
·金融产权的界定 | 第34-35页 |
·政府和银行选择的难题 | 第35-37页 |
·博弈论概述 | 第37页 |
·主体目标定位——参与人行为分析 | 第37-38页 |
·博弈双方的损益值和支付矩阵 | 第38-39页 |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 | 第39-41页 |
·村镇银行金融创新分析 | 第41-49页 |
·村镇银行的业务选择困境 | 第41页 |
·村镇银行信贷创新模式选择 | 第41-44页 |
·村镇银行业务模式可行性研究 | 第44-49页 |
·村镇银行金融价格分析 | 第49-51页 |
·小额信贷高利率综述 | 第49-50页 |
·村镇银行高利率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村镇银行机构经营管理分析 | 第51-54页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4-55页 |
·未来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